理尚往來

發稿時間:2013/03/09
理尚往來
理尚往來
作者|洪蘭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3/03/01

  洪蘭教授提醒我們二十一世紀公民必備的品德素養,讀史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個性,因此,年輕人需要歷史典範的指引。出社會後,學校的分數一點也不重要,最後決定勝敗的是人品與能力。只要有學習的能力,找到自己的路,透過實做與創意,就能成就非凡。品德教育從生活做起,心態改變會使生命不一樣。

文章節錄

《理尚往來:新未來公民的品德素養》

用心比用功重要

  應該鼓勵孩子做,即使做得慢,總有一天也會達到目標。

  一位老師向我抱怨現在的孩子不是不用功,是不用心,叫他做的都會按照吩咐做,只是不用心去想其中的關係,使辛苦讀進去的資料沒有放對地方,變成白讀;另一位老師說,不只孩子不用心,連大人也不用心,她和朋友約了在高鐵車站見面,朋友臨時有事不能來,請別人代接,但是竟然未把見面地點細節告訴來接的人,害她在車站多等了半個多小時。她生氣地說:換人接沒關係,但要講清楚,怎麼可以這麼不用心,丟下一句「去幫我接」就不管了。

  在心理學上有個墨菲定律(Murphy's law):「假如事情有可能出錯,就一定會出錯。(If anything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很多意外就是這樣發生的,講話的人沒有用心想一下聽話的人的背景知識,陰錯陽差,悲劇就發生了。

  哈佛有位教授在上課時問學生:下課前,有時間聽我講個故事嗎?學生都看看手錶說:當然有。然後他再問學生:現在是幾點鐘?結果剛剛才看過手錶的學生又再看一次錶才能回答。我們覺得奇怪:不是剛剛才看過時間的嗎?怎麼不知道現在幾點鐘?他說:因為學生第一次看手錶時,不是在看時間,而是在看離下課還有多少分鐘,夠不夠讓老師講故事,所以就不知道時間是幾點鐘,必須再看一遍。

  其實我們看東西不是用眼在看,是用心在看,你只看得見你預期看見的東西。(All that we see are our visualization, we see not with the eye, but with the soul.)我們從小學會在特定情境中尋找特定東西,我們心中預期要找的東西會使我們忽略了不在預期之內的環境物件,因此就視而不見了。

  這種只看一件東西的標準答案教育方式對創造力非常不利,因為創造力的定義就是在每個人都看到的東西中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孩子必須能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才會有新的創意出來。在還有八天才出生的小貓大腦造影上,我們看到牠大腦神經元有密密麻麻的神經連接,但是等到這隻貓變老時,同一個神經元的神經連接已不像小時候那麼茂密,只剩下常用的變得很粗大而已,用進廢退,不用的已被修剪掉了。

  神經連接得越密,越容易觸類旁通,所以小孩子的創造力常比大人好,他們常看到大人沒看到的東西。

  凡事用心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在科學上,一個問題界定得好,答案就出來了一半,誠如大家所熟知的「季諾的弔詭」(Zeno's Paradox):如果每次都朝目標前進一半的距離,將永遠無法到達目標;也就是說,如果每次朝家門走一半的距離,將永遠進不了家門。但是如果把這個詭論倒過來,每次只朝目的地走一小步,不論這一步有多小,總有一天可以達到目的地,所以應該鼓勵孩子做,即使做得慢,總有一天也會達到目標。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人生的任何問題都在於我們如何去界定它,登高自卑,行遠自邇,不要怕孩子學得慢,只要用心,一定會成功。

現在做的事會決定未來的人生

  每個行業都有它的竅門,學到了,都是隨身之技。

  開學了,校園又活起來了,幾名暑假打工的學生來到我辦公室問台勞的定義,因為有兩名同學去澳洲打工,回來被同學嘲笑是台勞。

  其實工作就是用勞力、心力換取生活的方式,如果以做工為職業,那就是台勞;如果以做工為手段,開學了,回校去讀書,那就是打工,差別在心態上。任何工作都有可取的地方,就算是搬沙包,也鍛練了筋骨,主要看你是否能從工作中學到有用的經驗。這個經驗不必是馬上用得到的,賈伯斯去上藝術字體課時,並不知道有一天會用在蘋果電腦上,重點是要學到東西。

  不論是打工還是就業,都得遵循一些工作的原則,就是投資家蒙格說的:(1)不兜售你自己不會買的東西,(2)不為你不敬佩的人工作,(3)只和你喜歡的人共事。這三個原則很簡單,但是缺一就不可能成功:不兜售自己不會買的東西,這是誠信,有誠信,生意才會久遠;和敬佩的人做事才能學到他成功之道;跟你喜歡的人共事,你會活得很長,因為心情直接影響健康,每天與討厭的人一起做事,你會短命。在實驗上已經很清楚的看到,心情的鬱悶會壓抑免疫系統,長期的鬱悶對精神健康有害。所以只要守著蒙格的三個原則,每天起床時,努力使自己變得比昨天更聰明一點,你一定會成功。

  職業無貴賤,貴賤在你的心頭,找出工作的意義便不低賤。我去美國念書時,只拿到免學費的獎學金,所以必須幫人帶小孩,每週工作二十小時來換吃住。替人帶小孩,那絕對是台勞,但是那時心中想的是趕快讀完書拿到學位,出來做事賺錢,減輕父母的負擔。

  所以只要心中有目標,何必怕別人說?屠夫又怎樣?難道它不是正當的工作?每個行業都有它的竅門,學到了,都是隨身之技,孔子不也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嗎?

  我問他們出去這兩個月,學到了什麼東西?一名學生馬上說:「老師,我發現我不再為過去生氣了,我現在只害怕我沒有未來。」原來他一直很怨恨他父親外遇,丟下他們母子三人不管。他去到國外,看到了寬廣的世界,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住了兩個月,就覺得父親的無情、母親的懦弱、妹妹的愛玩都不重要了。

  另一名說,跟他一起打工的馬來西亞學生告訴他:二十歲時做的事是三十歲的基礎,他聽了很受用,開始想他三十歲以後要做什麼。他說他去年暑假在家睡覺、上網、找朋友,玩的時候很痛快,玩完了卻很空虛;反而是今年流汗賺錢,覺得自己像個大人。坐在角落一名很靦腆的學生微笑地說:「老師,你上學期說,現在做的事會決定未來的人生,因為大腦一直不停在改變,我體驗到這句話了。」

  望著他們黝黑健康的面孔,我很高興。自己不爭氣,才會怕變台勞,自己能自強,管他別人說長道短。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