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錢的真相

發稿時間:2013/04/06
黑錢的真相
黑錢的真相
作者|勞倫斯.庫克庫勒夫特
譯者|林佳誼
出版社|商周
出版日期|2013/03/14

  全球經濟日益低迷,民眾非但無法享有每日辛苦耕耘的成果,反倒要承擔國債累累的惡果,但卻有那麼一群人,手操著數千萬美元的鉅款,任其在海內外帳戶神不知鬼不覺地流竄──這些政府高層、黑幫分子與企業巨頭,是如何竊取這些不法黑錢,竊取你我生活所需的一切?本書透視「貪汙」這個全世界政府共通的弊病,背後的運作機制與驚人真相。

文章節錄

《黑錢的真相:貪汙不只是掏空國庫,更吞噬了你我生活所需的一切!》

1 最充裕的資源,最窮困的社會

  無論我們在世上任何地方瀏覽一個新聞網站、或是拿起一份報紙來看時,幾乎都會看到與貪汙醜聞有關的報導;但這類新聞內容時常流於表面,通常只揭露冰山的一角,而不是底下的龐然大物。我們想知道的是:

  當俄國前總理普丁(Vladimir Putin)要求當時的總統梅德維傑夫(Dmitry Medvedev)下台時,究竟是兩個人之間的單純鬥爭,抑或是利益團體之間為了貪瀆而起的鬥爭呢?誰又站在誰那一邊?

  二○○八年日本自民黨之所以痛失維持了六十年的政權,是不是因為日本黑幫為了減少警方騷擾,終於決定轉而支持後來上台的民主黨呢?

  當蘇丹總統巴席爾(Omar al-Bashir)同意南蘇丹獨立時,是不是因為他認為北蘇丹依然可以在南北邊界附近盛產石油的飛地艾比耶(Abeye)獲取收益呢?

  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在二○一○年英國大選時對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及保守黨的支持,是不是後來他的公司得以掌控英國最大有線電視網「天空廣播公司」(BSkyB)的關鍵原因呢(即使後來因梅鐸旗下媒體爆發竊聽醜聞而遭到撤回)?

  二○○六年中國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因貪汙遭到起訴,是不是緣於上海與北京之間的政治鬥爭,而非共產黨表面上宣稱的「打擊貪汙」呢?

  貪汙不僅隱藏在這些事件或現象之下,還是世上許多深刻苦難的背後原因,尤其是眾多開發中國家都普遍存在的貧窮與不平等。貪汙的規模龐大,經常見諸於當權者尋求延長任期、國防與建築等特定產業透過行賄來取得市場占有率,或是醫藥體系因充斥假藥而崩潰解體。

  有些時候,宗教、司法力量或廣泛的民意反抗,可以制止這種惡習,如二○一一年的埃及與突尼西亞即為一例。但更多時候,大量財富卻在無人遏止的情況下違法聚斂,犧牲社會整體利益,製造出鉅額非法資金,並在合法的經濟活動間循環進出。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貪汙的網絡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運行,利用全球化的一切優勢,而且彈性更勝那些與之抗衡的反貪腐機關。貪汙勢力會與國際毒品交易等組織犯罪網絡來往,進一步強化力量。

讓整個社會沉淪的黑色力量

  貪汙的正式定義從單一的賄賂行為,到整個社會的沉淪,都包括在內。而本書所討論的貪汙,則是指在大眾不知情的狀態下取得金錢、資產或權力,通常涉及非法,並且以犧牲社會整體利益為代價,無論是單筆鉅款或日常生活層面的利益。貪汙的主要目的幾乎都是中飽私囊,但也可能是某個群體為了奪取或保有政治權力,這些動機常彼此交錯。

  上述問題在世界各國的普遍程度教人吃驚,但其實際狀況則可能會掩藏在各種不同制度架構之下。在俄國,一九九○年代寡頭政治下的貪汙情事,導致政治體系廣泛受到操弄,以便當權者可以累積大量私人財富。在奈及利亞,不當挪用國家資金中飽私囊,搾乾了過去三十年來的大多數經濟成果。在美國,與安隆(Enron)破產案類似的企業詐騙,以及次級房貸市場擴張過速,也都是因為個人的貪婪作祟。中國也有許多備受矚目的案件,揭露國營企業高層或中央政治局常委等人士的貪汙犯行,背後動機同樣都是出於聚斂私人財富。

  由於所有貪汙幾乎都是暗中進行,因此躲過調查自然並非難事。但貪汙的「違法性」卻比較有爭議:進出口產品報價不實可能不會違反特定法條,卻有悖於正規審計標準,也就是交易產品必須依全球市場行情來定價。華爾街等銀行業的冒險行為,原則上並不違法;但若有銀行以刻意虛報實情的方式來規劃抵押貸款方案,並銷售給同業時,就屬於違法。

  由此可知,雖然貪汙通常是非法的,但也有某些形式的貪汙可以在技術上「合法」,只不過社會多半仍會認定那屬於貪瀆的一種。若無法遏阻全世界的貪汙行為,代價將會非常高昂:在個人生活、國家經濟發展、政治體系的威信,以及環境等層面上,都會有重大影響。

屬於自己的一切,卻要靠賄賂才能得到

  在貪汙氾濫的地方,最窮困的人往往必須付出最高的代價。上層的貪汙行為常常被大眾看在眼裡,也常被用來合理化最底層的貪汙。如果沒有賄賂,警察可能會把某台車輛扣留盤查一天半,水利管理人員可能會拒絕某個小農夫取得灌溉用水,中學校長可能會不讓某個很有前途的小學畢業生入學。雖然很多人經常把收入微薄當成這類行為的藉口,但其實這通常是更高層級向下層詐取錢財的結果,況且支付佣金也是取得高層官位的一種條件。在改朝換代時,這種相互依賴的關係,常能輕易地在新政權底下找到出路。

  二○○○年聯合國大會(UN General Assembly)曾經矢言推動一系列稱為「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MDGs)的措施,協助全世界最貧困的人們脫離赤貧狀態,包括讓飢荒人口減半、所有的兒童都能進入小學就讀,以及讓無法取得飲用水或衛生設備的人口降低一半等。雖然上述目標已有進展,但貪汙卻成了過程中的重大阻礙。

  在印度,以農村貧民為目標對象的全國食物分配計畫,基本上是保障貧窮線以下的人民才有領取資格,但這些資格本身卻成為行賄的標的。辛巴威與緬甸等國政府,或是索馬利亞及剛果共和國等長年內戰國家的軍閥首領,經常扣留沒收諸如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orld Food Programme)這類機構的緊急援助糧食。

  無論是在中央或地方層級,小學的興建與維護都常淪為大筆資金轉移的管道。有人還會因貪汙的影響而難以取得飲用水,譬如在雅加達、利馬及馬尼拉等城市,市區貧民必須以高出富人五至十倍的價格,向私人零售商購買飲用水。

  在上述許多的國家中,貪汙都是國家經濟的決定性因素,其經濟成長亦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以奈及利亞為例,該國自一九七○年以來,平均每年有三百億美元的石油收益,但由於貪汙肆虐,絕大多數的人一天收入都不超過兩美元。一九九○年代的祕魯,由於總統藤森(Alberto Fujimori)政權的貪汙行徑分散了資源,最後僅有預期一半左右的收益進入國庫。

  肯亞的安格魯租賃公司(Anglo Leasing)醜聞案歷時數年之久,總計耗去了政府一年開支的一二%左右。在剛果,一九六一年至一九九七年間由前總統莫布圖(Mobutu Sese Seko)帶頭進行的大規模貪汙,將國家資源轉而注入某個恩庇侍從體系(patronage system),使得所有健康、教育及基礎建設的重要投資都化為烏有。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