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民初聞人譚延闓日記出版 佐證歷史記錄美食

2019/4/11 21:18(4/11 21:4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11日電)曾任國民政府主席、首任行政院長的譚延闓,生前日記已在台灣數位化上網,紙本則由大陸的中華書局出版,並在今天舉行新書發布會。譚延闓的後人特別從台灣赴上海參與盛會。

譚延闓兼具政治家、書法家和美食家身分,是清末民初風雲人物。他生於1880年1月,卒於1930年9月,儘管在世僅50載,但一生身居要職,日記裡涉及許多重要事件、民國初期政壇要人言行等內容。

譚延闓曾親歷清末自辦鐵路運動、辛亥革命、袁世凱稱帝、國民政府北伐等歷史大事件,他還是蔣中正與宋美齡的媒人。1930年病逝南京後,葬在南京中山陵旁,蔣中正為其墓碑題字。

他的日記除了是民初歷史的重要佐證,還有大量各地飲食資訊。譚延闓字組庵,以自己的美食經驗結合湘菜特點,創制了私房的「組庵菜」。

中華書局總編輯顧青今天在發布會上說,日記是最珍貴的一手文獻,尤其是像譚延闓這樣的歷史關鍵人物,看他的日記再參照其他史料,會有許多新鮮的發現。他並呼籲,要重視民國相關的文獻出版。

譚延闓生前日記共66冊,這批日記得以保存,關鍵還在後人。譚延闓的女婿是前副總統陳誠,由於譚家子弟多在海外,譚延闓日記原稿由他的外孫、前監察院長陳履安,以及陳誠的女婿、曾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的余傳韜保管。

譚延闓日記已由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和國史館數位化上網,供學者研究。毛筆手書的日記原件則在2016年由余傳韜寄存在上海圖書館。經余傳韜和譚家後人商議後,由上海圖書館和中華書局合作,今年2月影印出版「譚延闓日記」全20冊。

今天的新書發表會中,譚家後人譚景元、譚怡令及代表余傳韜的白中琪都從台北專程到上海參加。此外,上海市台辦副主任王立新、上海市圖書館館長陳超、中華書局總編輯顧青及多名歷史學者等都出席。(編輯:林克倫)10804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