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 。當您按下同意按鈕,代表您接受上述規範。

中共政策工具介入 台商融合或轉型成兩難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指出,在中國大陸現有的架構型態之下,除非撤出,所有台商在當地營運,開始必須要跟大陸當地的經營的方式「融合」,要完全維持台灣的經營模式是相對困難的。中央社記者吳柏緯攝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指出,在中國大陸現有的架構型態之下,除非撤出,所有台商在當地營運,開始必須要跟大陸當地的經營的方式「融合」,要完全維持台灣的經營模式是相對困難的。中央社記者吳柏緯攝

中央社記者吳柏緯

2021/06/18 10:11(15:28更新)

外企在中國經營,如何「安身立命」始終是一大課題。財經學者觀察,面對中國共產黨的介入影響,「融合」是台商在中國經營不得不面對的轉型,而且黨的影子無處不在。

此外,利用大量政策工具讓台商心甘情願跟著走,成為了另一種更為細緻影響經營、管理的手段。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接受中央社訪問時形容,過去中共對於台商的管制與干涉相對很低,不但張開雙臂歡迎,而且祭出大量的稅負減免措施,加上當時幾乎沒有相關的勞動力、環保等規定,在大陸經濟最需要幫助的時刻,台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台商是享受到蠻多的特別紅利。

然而這樣的紅利總有用完的一天,殷乃平指出,這樣的轉變自2000年開始一路到2008年,中國的經濟環境逐漸健全,台商逐漸成為了中國企業的競爭者,加上政治環境變化,因此在中國大陸的架構型態之下,除非撤出,所有台商在當地營運,開始必須要跟大陸當地的經營的方式「融合」,要完全維持台灣的經營模式是相對困難的。

這樣的「融合」,同樣從政策工具的變化中可見端倪。

「與其說台商學習共產黨模式的經營方針,更像是因為上面政策工具向下布達後,不論是地方政府或台商,勢必要落實這樣的營運模式。」台灣經濟研究院兩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華昇觀察,雖然現在中國經濟崛起,以及全球化下的供應鏈重新分配,許多以製造導向的台商面臨了轉型與產線搬移的困境,然而即便台企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如早期,但是在中共的立場仍不希望台商大規模的撤出。因此,也再次以政策工具介入,改變台商的經營模式。

陳華昇說,最近中共開始提出一連串「鼓勵台資轉為陸資」的政策就是一個訊號,在這背後也不是只有中共一廂情願,確實是有察覺到仍有台商想要留在大陸,試圖轉型成面對內需市場、響應內循環政策的生產性服務業或物流業。

中共藉由這樣的政策,甚至可能在往後的審批中提供一些便利,達成了不用直接介入私有企業,鼓勵台商經營方針改變的目的;同時,也確保台商的資金持續停留在大陸不會外移。

此外,除了直接針對企業本身的誘因外,中共介入經營管理的另一種細緻手段則從「準國民待遇」下手。

陳華昇說,過去台商在中國經營的時候,享受了大量的優惠,而且許多地方政府為了吸引台商投資,提供大量福利或大開方便之門。但是隨著台商的角色不再那麼重要後,這些優惠也逐漸減少。

2017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19大工作報告提及,要給在大陸工作、就學與生活的台灣人「準國民待遇」。此後相關的「惠台措施」一個又一個地被提了出來。

雖然這些手段都被視為統戰的一環,不過陳華昇提到,伴隨著這些認定個人身分的「權利」而來,是企業經營的「義務」。「你要被視為國民,享受相對應的權利,那麼你的工廠經營規範也要符合中國當地企業的標準與條件才行。」

陳華昇補充,過去台商沒被視為國民,但是中共為公司經營規範開闢特別的條件,讓台商賺錢;現在,雖然沒有這些特殊待遇,但是將你視為國民,讓你『融合』進來。這對台商的經營來說多少仍有影響。

除了事後以政策影響台商的經營策略之外,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所所長劉孟俊認為,中共從早期的招商引資到招商選資,並執行騰籠換鳥策略,雖然是名義上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策略,卻也同時是在進行篩選汰換,並對台商釋出轉型或搬遷的訊號。

而比起層層布達政策之下,企業入境隨俗或是地方政府揣摩上意,共產黨對於企業經營的影響,更直接體現在黨支部所扮演的角色。殷乃平說,雖然都叫做黨支部,但是他們所扮演的角色卻會因為產業本身,或是地方政府的態度而有不同,進而對經營層面的干涉也有所差異。

陳華昇認為,中共的黨組織影響對於企業干預程度的大幅增加,可以追溯至2010年茉莉花革命掀起的全球社會運動,接著在香港的占中運動開始,更讓中共覺得有其必要。同時,另一方面也是民營企業逐漸壯大,讓中共感到擔心。

而在黨支部的角色越來越吃重之後,確實也會發現有些人會藉由這樣的組織,試圖介入企業的經營、影響決策,不論這個行為是個人或是官方授意。

「除了一般大家熟知扮演監視的政治角色外,有些黨支部也扮演著類似『工會』的角色,一方面為員工爭取權益,同時也以此方式影響著企業的經營決策。」殷乃平說,這只是其中一種,而身兼不同任務的黨支部,萬變不離其宗是要跟在其身後的黨組織聯繫,並且回報企業內部的動態,這麼一來要明確切割黨支部對於企業經營的影響,是不太容易的。

另一方面,劉孟俊也觀察到,中共的政策也持續鼓勵台商接受更多陸資入股、鼓勵在大陸IPO,達到台企陸資化的目的,都是影響經營決策的手段。

不論是政策工具鋪天蓋地的影響,或黨組織的介入,在中國共產黨治理之下,黨的領導,除了展現在政治制度外,滲入商業經營領域也成為現在進行式。

黨組織與中共式管理模式,一點一滴成為企業內部的DNA,這樣的滲透並不僅僅只是依照法規在內部建立黨部或是監管。而對於經營者而言,在面對這樣的架構之下,要找到和平共處的模式,恐怕才是安身立命的不二法門。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