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首部詔安客語戲西螺廖五房 回憶1860年的台灣

2018/9/3 17:02(9/3 19:0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汪宜儒台北3日電)台灣歌仔戲班劇團與客委會推出第一部詔安客語戲「西螺廖五房」,以瀕危的詔安客語演出,重現1860年台灣雲林西螺地區的武術發展、還有關於分姓械鬥的「白馬事件」等歷史場景。

台灣的客語腔調有「四、海、大、平、安」等五大分類,以「四」的四縣腔為主流大宗,其中的「安」就是詔安。客委會主委李永得說,目前使用詔安腔的人數不到萬人,主要集中在雲林二崙與崙背,為了加強傳承,客委會除了透過學校教學系統,也開始透過戲劇為手段推廣。

在演出的宣告記者會上,李永得說:「西螺廖五房」的演出以雲林的武術發展、詔安客家人在雲林一帶的開墾為背景,題材具有戲劇性也富歷史性,「重點是讓觀眾知道有這樣的語言,如此才會認識、才可能認同。」

近似的題材,其實早在70年代就被改編成為「西螺七劍」電視劇。「西螺廖五房」的製作人兼編劇劉南芳,是台灣歌仔戲班劇團藝術總監,目前也是成功大學台文系副教授。

2016年,劉南芳在系上教授劇本寫作,鼓勵學生尋找在地題材、用在地語言寫故事。當時不過大二,目前已就讀台文系碩士班的游乃祈,就以發生在西螺地區的「白馬事件」為題創作,其中牽涉的詔安客家分姓械鬥、武館林立等情節,讓劉南芳覺得「有戲」,經過田調、重新編劇,在大稻埕劇院演出後,被客委會相中,才有了現在的首部詔安客語戲「西螺廖五房」。

劉南芳說,李永得當時提議,這樣的故事既然與詔安客家人有關,就該用詔安的語言演出,只不過,劉南芳的團是唱歌仔戲的,語言又是台語,得經過一番重新翻譯的功夫後,再讓演員一字一句學會詔安客語。

但困難不僅於此,劉南芳說,經過考究,詔安客家人當年來台開墾發展,並沒有帶來自己的戲曲或音樂,因此在音樂與編腔上,只能參考鄰近的潮州戲為基準,再加入部分客家與閩南小調。在唱詞的部分,雖維持傳統歌仔戲的四句聯寫法,卻也根據詔安客語的聲韻為基礎重新寫就,工程浩大,是前所未有的詔安客語戲。

「西螺廖五房」將於9月14日在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演出,9月21日在雲林縣文化處表演廳,9月27日在雲林科技大學表演廳,9月29日在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10月6日在台灣藝術大學表演廳。(編輯:陳清芳)10709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