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故宮亞洲探險記特展 看17世紀東西交流

2019/2/2 13:21(2/2 15:3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2日電)故宮年度特展「亞洲探險記—17世紀東西交流傳奇」,以荷使出行成功覲見大清皇帝的旅程,作為敘事切入的視角,呈現一段迴盪於東西之間的交流故事。

17世紀是一個探索新知和拓展領域的時代,位居世界東邊的明朝,歷經萬曆之末到滿人入關前的紛擾不安,終至順治皇帝登基建立清朝,傳承至康熙、雍正2位皇帝後,整個局勢逐漸穩定。

相對於此,西方的商人與傳教士挾著前所未有的意圖與氣勢,持續朝亞洲邁進,足跡從沿海貿易據點逐步深入皇室宮廷。

在眾多西方來客中,荷蘭商人和使節團堪稱是東西交流網域中的第一舵手,他們不僅向西方世界傳遞亞洲的知識與文化,也化身成為穿梭在東亞海域間的重要使者。

「亞洲探險記—17世紀東西交流傳奇」展覽以荷使出行成功覲見大清皇帝的旅程,作為敘事切入的視角,匯集故宮、荷蘭國家博物館、日本海杜美術館、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台灣大學圖書館及藝術史研究所等合作單位的館藏,共同呈現一段迴盪於東西之間的交流故事。

展覽分成4個單元,序幕「行旅足跡」,展示荷使旅程所見相關紀錄與物件。第2單元「異國奇珍」,展現兩個端點的人們對異國充滿期待與想像,促使具有東方風格或看起來像是西方情調的物品,競相湧現。

第3單元「東方風情」,儘管17世紀的時空背景下,觸手可及外來文化的衝擊,然而明朝皇帝仍然一如往昔地祭祖謁陵,而隱身於書齋中的文人,亦暢所欲言談個人品味。最後「寰宇交會」,則以同時混融東西特色的裝飾風格,如瓷器上的裝飾紋樣,蘇州版畫和世界地圖中的轉譯手法,重建17世紀的世界觀,以及東西交會影響下的藝術與文化。

這次展出有幾件重點文物,故宮院藏的「賀蘭國人役牛馬圖」,長207.8 公分、寬161.3公分,這幅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二度派遣使節團向清朝進貢乞市的圖像紀錄,詳細描繪當時進貢的馬匹、牛隻,十分有趣。

故宮院藏的「明人畫出警圖」,描繪明萬曆皇帝往北京北部天壽山春祭謁陵,展出帝王與隨行段落。帝王頭戴鳳翅盔,身穿金色魚鱗罩甲,肩部與手臂有龍首金甲片,是為戎服裝扮。

而荷蘭國家博物館藏的「青花釉上彩中國風與黑人紋飾壁磚」。描繪著精緻的中國風景,這件壁磚面板原來應屬一個更大構圖的局部,可能是為了裝飾一個房間的室內。在17世紀末流行一種室內陳設的方式,以大量的瓷器,裝飾在設有托架或漆板的牆面上。

這些壁磚可能也具有同樣的功能,推測是放在喝茶的空間,營造出充滿著異國情調的中國風環境。

「亞洲探險記—17世紀東西交流傳奇」即日起至3月10日在故宮北院展出。(編輯:張芷瑄)10802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