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諾貝爾文學獎曾遭2人拒領 法國包辦最多獎

2019/10/10 18:54(10/10 19:4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10日綜合外電報導)瑞典學院(Swedish Academy)今天將頒發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同時補頒去年的文學獎。瑞典學院去年因為捲入性騷醜聞而停頒這個備受矚目的獎項。

●眾所矚目的諾貝爾文學獎 兼具盛名與聲望

法新社報導,瑞典學院自1901年以來,每年都會頒發最負盛名的諾貝爾文學獎。至於和平獎等其他諾貝爾獎則由其他機構頒發。

這項傳統可追溯到瑞典科學家暨慈善家諾貝爾(Alfred Nobel)1895年的遺囑,諾貝爾在遺囑中責成瑞典學院每年頒發諾貝爾文學獎。

1901年以來,瑞典學院18名院士要選出4至5人組成評委會,評委任期3年。

●各界推薦 每年約有350名候選人

瑞典學院每年都會收到大約350位推薦人選,這些人是由諾貝爾文學獎前得主、其他國家同等學術單位成員、文學教授及國家級作家協會的負責人所推薦。

每個人都會誇飾自薦候選人的才華,有些人甚至向瑞典學院成員送禮,但他們通常不同意這種行為。

要獲得提名資格,被提名人必須在世,並按照諾貝爾制定的嚴格規範,必須在過去一年發表一部作品。

●文學獎的授予及拒領歷史

諾貝爾文學獎共頒發110次、114人獲獎,其中4次是把文學獎同時授予兩位獲獎者。

歷史上只有兩人拒領諾貝爾文學獎,分別是1958年蘇聯強迫巴斯特納克(Boris Pasternak)拒領文學獎,法國哲學家沙特(Jean-Paul Sartre)在1964年也拒領。

1786年創立的瑞典學院曾有7個年度得主從缺,分別是1914年、1918年、1935年、1940年至1943年,8個年度延後補頒,分別為1915年、1919年、1925年、1926年、1927年、1936年、1949年及2018年。

●法國包辦最多諾貝爾文學獎 美英次之

諾貝爾文學獎1901年首次頒給法國作家普魯多姆(Sully Prudhomme),目前共有15名文人獲獎的法國,是包辦最多文學獎的國家。

排名第2的是各有12名獲獎者的美國和英國,包含2017年文學獎得主、「長日將盡」(Remains of the Day)和「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的作者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

●陷入醜聞爭議的文學獎

打著「文學獨立」旗幟的瑞典學院曾拒絕譴責伊朗當局,因伊朗在1989年下令追殺撰寫書籍「魔鬼詩篇」(The Satanic Verses)的英國作家魯西迪(Salman Rushdie)。

對於作為文學中立的守門人,亦或支持同行作家的身分,學院成員立場分歧。直到2016年,學院才終於譴責伊朗對魯西迪的追殺舉措。

瑞典學院2017年11月捲入醜聞,當時他們不願公開與法國人阿爾諾(Jean-Claude Arnault)的緊密關係一事。阿爾諾是因醜聞辭職的瑞典學院院士佛羅絲登松(Katarina Frostenson)的丈夫,他被控強暴而後遭定罪。

瑞典學院的18位院士中,被爆出有陰謀論、利益衝突、騷擾和沉默文化等裂痕問題,導致學院陷入崩潰,迫使將去年的文學獎延後至今年頒發,創下70年來首例。(譯者:吳昇鴻/核稿:陳彥鈞)108101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當初鋰電池賣不出去很痛苦
172.30.1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