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生活在文化裡的好手藝 遊子返鄉勾勒庶民生活地圖

2021/5/5 11:19(5/5 13:3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5日電)一群在城市打拚的遊子,驀然回首發現原鄉的美好,於是重拾傳統部落手藝,認真經營在地,勾勒出屬於庶民的生活智慧地圖。上旗文化出版「生活在文化裡的好手藝」,記錄這樣的一群人。

資深出版人、上旗文化創辦人陳照旗表示,「這樣的覺知,不只是為了生活,也不是單純怕遺失祖先留下來的寶貝,而是真的從生活裡悟出這些傳統手工藝的好處」。

陳照旗說,近來吹起文化再生與地方創生風潮,強調手感溫度與環保概念的市集因應而生,許多部落青年開始返鄉尋找族人的傳統工藝,無論技藝傳承或文化發揚,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亮點,值得品味與學習。

像是隱居南澳武塔部落的泰雅族夫妻檔Wilang和Pisuy,先是以40天時間號召100人共築泰雅家屋,然後開始重拾傳統織布工藝,赫然發現真正的手藝早已斷根,女主人Pisuy只好從中研院找文獻,四處拜訪老人家,更在家裡種植苧麻,就是要讓傳統智慧與手藝,原汁原味從她這裡開始復活。

書中記錄Pisuy的心聲:「受傷的根要慢慢養才能長回來,泰雅人千百年的智慧要回到心的系統,重新建構。」

落腳台東知本卡地布部落的饒愛琴與伊命‧瑪法琉,在大都會為生活奔忙,受不了失去創作自由的束縛感,乾脆把自己放逐到山林裡,重新品味生活。

在他們共築的藝術王國裡,可見伊命的漂流木創作「地球0.1秒」,伊命說,「以整個宇宙歷史宏觀來看,人類在地球存活不過就是0.1秒,對地球的傷害卻往往超過0.1秒,要花好幾倍時間才能修復」。

小屋的2樓是饒愛琴的畫室,一張藤椅,一片月桃蓆,一組畫架,一張書桌,處處可見女主人的細膩巧思,饒愛琴說,這裡是她梳理內心世界的地方,可以好好靜下心來,將外界繁雜思緒一遍又一遍的整理。

此外,書中還記錄在花蓮卓溪傳承黃藤編織古老手藝的布農匠師余清山;在屏東瑪家二和村學習傳統飲食智慧與小農哲學的Muni與小民;在台東都蘭部落的樹皮百科全書、高齡87歲的老頭目沈太木,以及在花蓮豐濱以輪傘草撐起部落希望的林碧露與林冬花老阿嬤。(編輯:張芷瑄)110050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