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苑裡有藝思 編織藺類台灣之光

2014/7/6 17:2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創新台灣系列報導(中央社記者管瑞平苗栗縣6日電)73歲的劉彩雲手捧著日本無印良品國際設計大賽獎座,她怎麼也想不到,小時候再普通不過的藺草編織,如今讓她站上國際舞台。

苗栗縣苑裡鎮山腳社區去年透過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由年輕學生和在地藝師攜手創作藺草編織作品「藺暖簾」,在日本知名品牌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舉辦的「MUJI AWARD 04 in China國際設計大賽」,從49個國家4824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世界銅牌獎。

「藺暖簾」類似日本居酒屋常見的門簾,不僅呼應比賽「生活中的恆久設計」主題,且符合無印良品簡約設計、貼近生活的品牌形象。擔綱手作藝師劉彩雲和溫雪雲兩人一起製作10天才完成,在得獎發表會中笑得靦腆又開心,害羞地說「編藺草這麼多年,這次最有成就感」。

讀小學起,劉彩雲放學寫完功課,就跟著媽媽編織藺草蓆,她和那個年代苑裡鎮上絕大多數的女孩一樣,7、8歲就得開始學習手編藺草,靠著當時熱銷的帽蓆產業補貼家用,甚或撐起一家數口生計。

「街頭巷尾大家都在編,真的很熱鬧」劉彩雲回想早期婆婆媽媽手中的藺草一支接一支、邊做邊聊,「那種感覺、人情味,到現在都還很懷念」。

小學畢業後,劉彩雲直接投入藺編職場,到了民國60年代,工業日漸發達,加上台灣和日本斷交,藺編藝品銷售通路銳減,苑裡藺草產業逐漸沒落,她只好轉行改做水泥工;直到近10年因為社區總體營造,才又被網羅擔任工藝師,重拾技藝。

「我們這一代是在藺草堆裡長大的」,大力推動苑裡山腳社區營造、台灣藺草學會理事長葉文輝說,從小看著媽媽、姐姐編藺草,「每晚伴著她們低頭編織身影入睡的影像,至今仍記憶猶新」。

10多年前,葉文輝投入社造工作,驚覺小時稀鬆平常的工藝景象已不復見、在地年輕世代更幾乎遺忘這一段繁榮盛況,決定展開苑裡藺編的文藝復興運動。

他積極組織在地夥伴,密切與政府公部門合作,透過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多元就業方案、農村再生社區、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等方式引入各方資源,成功媒合國立聯合大學工業設計輔導團隊及在地工藝師,老技藝結合新創意,果然激發出「藺」類台灣之光。

去年聯大工設系學生藉由水保局洄游農村計畫,推出「藺一張椅」活動,與在地居民共同將創意設計巧思融入傳統藺編技藝,以藺編品修補椅子,喚起社區發揚藺編文化以及環保概念,更讓人發現藺草不一樣的用途及風貌。

聯大工設系、北科大創新設計研究所畢業的陳芷萱說,念設計接觸過各種材料,發現藺草真的很特別,不僅充滿韌性、香氣和變化性,更具在地獨特性,且能與許多現代材料結合,「產品創意更好發揮」。

葉文輝說,早期的藺編產品以帽蓆居多,「現在可不一樣了」,舉凡手機套、筆袋、化妝包、零錢包、大小背包、燈罩、拖鞋、置物盒等琳瑯滿目,編織花紋也更為多元。

世代隔閡難免有磨合期,每當年輕設計師出新招,想在造型、花色上有所突破,老藝師總脫口而出「啊這沒法度啦(台語)!」不過在年輕人拜託、說服下,仍努力嘗試,最後還真的完成作品,自己都開心不已。

葉文輝指出,推動藺編產業復甦初期,面臨最大困境就是「人才斷層」,當初找回老工藝師多半年事已高,「像是和時間在賽跑」,若不加緊腳步,產業恐怕就此消失,苑裡獨有的正三角藺草也可能無人繼續種植而絕跡。

學會目前正積極培訓基礎人才及種子師資,也將建置藺草園區研究佐證藺草優勢特性,以便將藺編技藝、材料擴展到全台各地,讓藺編工藝遍地開花,更能永續發展。103070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舊檜木料再創新 反轉傳統思維
172.30.14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