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氣切會終生臥床是假的 醫師破除5大恐怖傳聞

2019/3/18 18:55(3/18 20:1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18日電)氣切其實沒那麼可怕,醫師表示,民眾常誤以為氣切後就得終生臥床、不能吃飯說話等,全是錯誤傳聞。實際上氣切患者不僅可講話、吃東西,還能縮短手術後的住院天數,恢復更快。

台北榮民總醫院今天舉辦記者會分享首創以延展實境(XR)技術,研發出中、英雙語氣切決策衛教教材,讓家屬先在醫院學習如何照顧氣切患者,發生緊急狀況時能立即因應,不必因一點小問題就跑醫院。

北榮教學部臨床技術訓練科科主任楊盈盈受訪時表示,需要氣切者大多是罹患喉頭頸癌、口腔癌患者,手術切除腫瘤後,氣道在恢復過程中可能有腫脹、發炎情形,為了方便抽痰、加速氣道癒合才會建議氣切,住院天數平均可縮短5至7天,但仍有2成家屬無法接受氣切。

說起氣切,很多人第一時間會聯想到插管,其實兩者是完全不同東西,楊盈盈解釋,氣切是將喉部軟骨切開、放入氣道管,不僅抽痰抽得比較乾淨,裝上發聲器也可以說話;至於一般插管,則是從鼻子或嘴巴插一條長長的管子,但抽痰效果不理想,還可能有口腔潰瘍等問題。

楊盈盈說,除了氣切、插管傻傻分不清,家屬也常有5大錯誤迷思,例如只要氣切就得臥床一輩子、不能吃飯、不能說話、只能住在醫療機構、氣切造口得伴隨患者一輩子等,全是錯誤觀念,氣切換者可以在家照顧,不用接呼吸器,而且咳痰、復健效果也比較好。

然而,根據北榮過去觀察,氣切患者回家後,不到2週就有一半以上家屬曾因患者的氣切問題急忙回診。

楊盈盈說,北榮結合XR技術,花了2個半月研發出這套氣切決策衛教教材,病人及家屬可以透過虛擬體驗,了解插管與氣切的分別,並提供氣切病人傷口照護、抽痰、餵食、氣切管位置等體驗,也能模擬氣切管子滑脫、抽痰時血氧濃度突然下降等緊急狀況,讓家屬能提早練習、即時因應,省去來回奔波醫院的時間與精力。

楊盈盈指出,近期會在院內門診、重症單位放置15套設備,提供給患者家屬體驗、醫護人員也能以此作為衛教宣導,未來盼將此教材推廣到全國社區、醫院及新南向政策國家等,讓氣切病患都能享有高品質的照護。(編輯:黃于)108031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