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疫情傷身也傷心 近2成重症出院半年內易焦慮症

2021/10/25 13:53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實習記者王穎皓台北25日電)國內累計逾1.6萬例COVID-19確診,台大醫院團隊今天歸納臨床報告指出,近2成染疫重症患者出院半年內有焦慮症風險,除了靠藥物,心理治療與家庭支持也很重要。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今天舉辦線上記者會,說明疫情造成病患與大眾精神方面的影響。台大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宜民表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病毒會對中樞神經造成直接傷害,發炎反應也會對神經細胞產生影響,形成急性後期COVID-19症候群。

陳宜民說明,憂鬱、焦慮、認知功能缺損,與感染所導致的神經發炎、神經傳導物質降低及腦部因血栓造成的局部缺氧性傷害較相關;因發炎導致單胺類神經傳導物質缺損,個案可能發生憂鬱、無法感受快樂、負面思考、自殺意念等症狀。

歸納國內外臨床報告,陳宜民說,顯示重症病患出院後6個月內有19.2%焦慮症、2.8%精神病、1.7%出現失智症風險,輕症患者也可能會失眠、憂鬱、疲憊。

在病患住院期間,台大醫療團隊是透過視訊電話等方式,評估病患的精神健康狀態,以便早期發現情緒困擾和睡眠障礙。並且視情況在病患出院之後持續追蹤,使用溫和的精神舒緩藥物,搭配復健和運動幫助復原。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暨睡眠疾患中心主治醫師陳錫中說,曾有一位在醫院照顧小孩而染疫的爸爸,因為照顧小孩的壓力與染疫後造成家人困擾,出現譫妄症引發意識不清、負面想法等,透過藥物治療與家人支持,目前康復狀況良好。

台大醫院副院長高淑芬強調,「治療除了依靠藥物,心理治療與家庭支持也很重要。」

此外,疫情也對民眾帶來精神壓力與心理影響,陳宜民說,疫情期間,特定的身分形成高風險群的刻板印象,例如5月國內爆發社區疫情,居住萬華的居民易被標籤化、不敢出門,相對剝奪感產生心理健康不均問題。

這樣的現象也發生在移工身上,民眾以有色眼光看待,將移工視為防疫破口。陳錫中說,院內最新研究發現,移工防疫資訊及物資取得,其實與台灣民眾無異,並無防疫意識落差,但疫情期間移工普遍感受到被污名化。

面對疫情帶來的心理壓力或失眠,陳錫中建議,跳開負面的思考,保持正向,不要只注意負面資訊與報導,保持運動習慣,寫心情日記,安排作息適當轉移,找回自我控制感,同時也要促進聯繫,利用現在網路與電子媒體的方便,留心各種關於疫情的訊息,利用視訊與電話,維持與外界的溝通。(編輯:陳清芳)110102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