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減防疫照護損失 專家建議快篩結合流感化自我監測

2022/5/18 11:56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8日電)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今天表示,為避免防疫照護損失,減少直接及間接的COVID-19超額死亡,建議5至6月滾動式修正,以快篩結合流感化自我監測,減少醫療部門檢驗需求。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舉行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防疫科學線上直播,提到WHO(世界衛生組織)示警,因COVID-19流行導致醫療量能緊縮,民眾無法預防和治療其他非COVID-19疾病,可能造成其他間接死亡。

觀察台灣今年4月28日至5月15日資料,陳秀熙指出,70歲以上COVID-19通報死亡已高於同期的全死因背景死亡率,也就是目前通報的COVID-19死亡中,53%來自COVID-19感染的直接死亡和醫療量能緊縮造成的間接死亡,如何避免後續直接及間接的COVID-19超額死亡,是當前重要議題。

陳秀熙表示,感染Omicron變異株者,大部分屬於無症狀或輕症感染,除了高危險群外,多數皆會自動康復,而疫苗則有助於降低感染後產生重症或死亡,但要注意醫療照護量能一旦緊縮,可能影響到高危險族群的死亡,造成COVID-19通報死亡率高於全死因背景死亡率的防疫照護損失。

為避免防疫照護損失,陳秀熙認為,應以快篩結合流感化自我監測,並從醫療機構逐漸轉往社區基層,減少醫療部門檢驗量能的需求,最後賦予個人自我監測能力,回到流感化監測,這些滾動式修正必須在5到6月間完成,且需要修正傳染病防治法來支持其合法性。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陳秀熙也建議,在防疫政策上,快篩試劑要足夠、精準並搭配自我監測,抗病毒藥物要及時投藥且快速有效率,並加強第3劑、第4劑和兒童疫苗施打;醫療供給量能應精準調適,教學醫院、區域醫院、地區醫院或基層醫療都要精準調整急診、住院、加護病房的量能。

至於衛生防疫單位,陳秀熙認為,要減低無症狀、輕症耗用的行政量能,修正無症狀與輕症個案通報、居隔、檢疫、隔離治療等措施;民眾則要落實自我監測、增加抗病毒藥物使用認知,而民眾在心理調適和健康識能上的提升會決定疫情流行持續多久,民眾調適越好,返回新常態生活越快,流行也會結束得更快。(編輯:陳仁華)111051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