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治療失智症新藥 亞東醫院6/19打全台首針

2025/6/10 18:03(6/10 21:5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圖為亞東醫院外觀。(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亞東醫院外觀。(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0日電)失智症藥物治療時代來臨,台灣核准2款阿茲海默症新藥,適用對象為早期患者,用藥1至1.5年可清除致病類澱粉蛋白,亞東醫院19日打全台首針,醫師說,新藥僅是延緩發作,非根治。

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最常見病因,多數科學家相信,其主要病因是腦內堆積了過多的有害蛋白質「類澱粉」,阿茲海默症新藥通過審查,為20年來首款阿茲海默新藥。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今天向媒體透露,亞東預計6月19日施打,可能成全台灣第1針。

甄瑞興說明,台灣失智症個案約35萬人,6至7成為阿茲海默症,其中約半數符合使用資格,粗估不到10萬人。光是篩選出適用患者就是大工程,這款藥物未來有望在醫院、診所皆可自費使用,年藥費約新台幣100多萬元。

甄瑞興說,這2款藥物約需使用1至1.5年,才能清除致病類澱粉蛋白,即使打藥仍要持續追蹤,當類澱粉蛋白數值降低,還是需要定期回診,若類澱粉蛋白再度上升至應該用藥的數值,就必須再次施打,新藥不是根治,只是延緩發病。

甄瑞興提醒,若是天生帶有易出血性基因,或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者,都不是阿茲海默症新藥適用對象;這2款新藥均有腦出血與腦水腫風險,根據臨床資料,約3%的患者可能出現點狀出血或水腫,由於全球各國都剛開始使用新藥,療效與副作用仍待評估。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另外,「Tau蛋白」在腦部沉積也與阿茲海默症發生有關,甄瑞興說,「Tau蛋白抗體治療」現階段仍在研發中,若未來藥物問世,與現行的清除類澱粉蛋白藥物合併使用,雞尾酒療法有望再延長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病情穩定期。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開資訊,leqembi、kisunla分別於今年初獲得藥證許可,可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引起的輕度認知障礙和輕度阿茲海默症患者,但皆限於帶有特定對位基因異型合子者(APOEε4 heterozygous)或未帶有載脂蛋白Eε4基因者(non-carrier)。(編輯:李亨山)114061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