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福衛五號6年有成 全靠台灣團隊打拚

2017/8/25 03:47(8/25 10:5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黃麗芸台北25日電)「福衛二號是學習;福衛三號是機會;福衛五號則是扎根。」前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張桂祥表示,衛星科技是許多技術的整合,「沒有專家,只有團隊」,未來還是要培養優質的團隊,才有可能遨翔太空。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規劃的「福爾摩沙衛星五號」,歷經6年研發,總經費達新台幣56.59億元,在台灣時間8月25日於美國加州發射升空,不但是最具台灣味的一顆衛星,也是台灣太空史上重要的一步。

延伸閱讀》台灣這群人從未放棄「太空夢」 福衛五號研發6年一路波折

國家太空計畫已邁入第26年,福衛五號也是台灣人造衛星的第4個任務,其執行計畫書自2009年起核定啟動後,結合國內微像公司及中央大學等產學研50餘團隊共同研發,包括衛星本體、遙測酬載、科學酬載及地面系統等關鍵元件,均為台灣自主研發。

今、明兩年陸續發射福五、福七兩顆衛星,外界看來表現不俗,但背後卻有許多鮮為人知的艱辛與付出。張桂祥接受中央社專訪時笑稱,自己在1992年、太空中心成立初期就加入團隊,員工編號是10號,可謂是「太空老兵」,對福五有熱情也有使命感。

延伸閱讀》「給1千萬也不願賣這寶貴經驗」 中央社專訪福衛五號元老級工程師

一顆衛星代表的是動輒10億元起跳的研發經費,以及花費4至5年的人力、物力;這些投入可以是發展下一步的基石,卻也可能一夕成空。

尤其第二期太空計畫首枚自製衛星「ARGO」因採購案爭議停擺,自2006年發射福衛三號後,台灣的第四顆衛星竟讓國人一等11年,這中間太空中心其實吃了不少苦頭,卻也刺激團隊在這幾年間,大幅發展自主技術能力。

當年義無反顧接下福五計畫主持人的張桂祥說,接替的福五是一個「逼到死胡同、沒有退路、也沒有備案」的計畫,同仁反對的聲浪其實也不少,「不做,太空中心可能就要面臨解散的命運,但叫我再做一次,不可能」。

延伸閱讀》福衛五號升空 開啟台灣太空計畫新紀元

張桂祥既要化解內外的阻力,也要帶領各自學有專精的專家發揮團隊最大戰力,外表溫文儒雅的張桂祥說,太空中心每一位成員都關係團隊的成敗,「衛星科技是許多技術的整合,因此沒有所謂的衛星專家,只有衛星團隊,未來還是要培養優質的團隊,才有可能遨翔太空」。

他說,衛星技術是很敏感的議題,例如北韓把衛星打上太空後,全世界都在緊張。福衛二號是台灣藉由國際合作「學習」;福衛三號是讓台灣有機會跟國際好手交流外,也多個沙盤推演「機會」;福衛五號則是研發型任務導向,為台灣未來的太空產業發展「扎根」。

張桂祥信心十足的說,太空計畫要提供國內產業驗證的平台,「有飛過就有競爭力」,廠商才能夠賣產品,盼未來台灣所有的衛星計畫都採用自製元件,進一步推升產業發展。106082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福衛七號明年接力升空 氣象添生力軍
172.30.1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