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病毒共存政策引社會分歧 新加坡經驗堪借鑑

2021/10/16 17:29(2022/1/15 19:5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新加坡16日綜合外電報導)新加坡採「與病毒共存」策略,卻因病例增速超出預期和病故激增,被迫又重啟部分防疫限制,政府的訊息常混淆引發緊張與分歧,星國所經歷足供仍堅持清零國家借鑑。

也就是幾週之前,新加坡仍看似防疫模範生,包括全國人口超過8成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按部就班鬆綁防疫限制,一副已做好與病毒共存的準備,令許多國家稱羨。

豈料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後確診激增,迫使當局10月初起再度加強防疫措施。新加坡彷彿在示範捨棄「清零」是如何艱難,對仍採清零的中、港、台乃至澳洲都是珍貴借鑑。

對部分新加坡人而言,防疫政策轉向帶來緊張、分歧與恐懼,為決策者製造溝通難題。

星國衛生部表示,儘管14日的新增確診略減,但當天染疫病故15人,創疫情以來單日新高,而去年一整年新加坡因COVID-19病故者也才24人。今年9月之前,人口545萬的新加坡僅不到7萬例確診,如今不乏單日新增超過3000例。

新加坡近期解除對歐美的旅行限制雖讓旅居海外者及商界雀躍,但一些人卻擔心開放太快。

47歲的家庭主婦夏哈(Rozanah Mohd Shah)說:「我們本就不該衝太快、整個重新開放,而不是等到像現在每天新增3000例才調整。沒人做好完全重新開放的準備,根本亂作一團。」她在星國解禁後一直為已完整接種疫苗卻曾患中風的年邁父親擔心。

杜克新加坡大學聯合醫學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新興傳染病項目副主任黃英勇表示,從去年起大多數時間,新加坡都成功落實清零政策,「對多數人而言,就這樣捨棄成功模式完全悖於常理」。

新加坡政府今年8月鬆綁防疫限制,稱星國已更有本錢在謹慎態度下調整至重新開放,也不再於每日疫情通報裡提供精確疫調,但才與病毒「共存」短短幾週後,又回頭實施防疫限制。

在美國紐約長年投身公衛的醫師兼公關顧問的拉納(Jody Lanard)認為,新加坡早先對疫情的有效壓制,意味大多數居民沒機會經歷確診,這樣要與病毒共存,「短期內情況會非常嚇人,一段艱難時光怕是免不了」。

星國的公立醫院已感受到與病毒共存真實的一面。恐懼讓民眾擠爆醫院,因為哪怕只有輕微不適,人們也紛紛求醫,迫使當局擴大實施「居家康復」計畫讓更多已接種的確診者在家休養,醫院的醫護全都要接受呼吸機和處理COVID病房相關訓練。

當局月初也再度加強防疫措施,以爭取時間增加社區照護設施、床位,避免醫療體系不堪負荷。

一名在私人醫院的護理師形容她們得十幾小時輪班,同事不堪壓力陸續請辭。她說政府的政策固然不算錯,但感覺已被剝一層皮,要政府須更有決斷,不要朝令夕改徒增民眾緊張。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林方源(Lim Fung Yen Jeremy)表示,新加坡國內有各種不同經濟與社會關注面向,政府必須精準拿捏,保持非常好的平衡。

林方源說:「我們沒有範例可遵循,猶如在拓荒。」(譯者:陳亦偉)110101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