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解碼腦波合成語音 造福聾啞患者說出心聲

2019/4/26 21:49(4/26 22:1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舊金山26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研究團隊發明一種透過植入電極至患者腦部,解碼腦波並轉換成語音的技術,並在英國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發表這項最新研究。

這項技術將造福因為疾病或神經損傷而失去溝通能力的患者,讓他們「說出心聲」。研究團隊稱這項科技的出現「令人振奮」。

解讀腦波的技術分成2階段:首先,在大腦植入電極取得神經訊號,並控制嘴唇、舌頭、喉頭和下顎的肌肉運動;再者透過強大的計算能力,模擬口腔和喉嚨的移動,形成各種不同的聲音。最終經由「模擬聲道」轉換為合成語音。

這項實驗著重在受試者的口形和發出的聲音,讓科學家們創造了世界首例,例如:重度聾啞的女孩得以在術後重拾她的聲音、帕金森氏症課程透過呼喊教學來幫助患者。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華裔教授張復倫(Edward Chang)表示:「這項研究首度證明根據個人腦部活動,得以產生完整的口語句子。」

張復倫也說:「這是個令人興奮的證據,證明這個原則可行,即我們可以透過觸手可及的技術,發展讓失去語言能力患者可以臨床使用的裝置。」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這項研究讓5名男女進行試驗,要他們唸出數百個句子,再由聆聽者列出他們所聽到的字詞,研究發現,這些合成語音的精準度高達70%。

許多疾病皆可能導致語言能力喪失,包括運動神經損傷、腦部損傷、咽喉癌、中風,以及帕金森斯症和多發性硬化症等神經組織退化的疾病。研究團隊稱,這項技術可以在其中一些疾病患者身上發揮作用。

然而,由於這項技術必須倚賴腦部控制嘴唇、舌頭、喉頭和下顎正常運作的部分,有些中風類型的患者無法從中受益。

張復倫表示:「這並非適用於所有無法溝通的患者。」

這項新穎技術也引發正反兩極聲浪。部分科學家認為可以讀腦的腦機介面技術存在道德爭議。

倫敦大學學院(UCL)教授史考特(Sophie Scott)說:「這項有趣的研究出自一個優秀實驗室。但也必須了解到,這項技術仍在初步階段,尚未接近臨床運用。」(譯者:吳昇鴻/核稿:陳政一)108042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