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臺灣泰國博物館合作交流 以高齡化為題 分享跨域知識與經驗

發稿時間:2021/09/22 10:14:22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10922 10:14:22)文化部駐泰文化組為促進臺泰文化交流,深化與東南亞博物館合作能量,特別與泰國暹羅博物館暨國立探索博物館機構(National Discovery Museum Institute,NDMI)等單位,共同合作舉辦「2021年泰國博物館論壇(Museum Forum 2021)」,以「遠觀博物館:展望高齡化社會(Farsighted Museum: Sighting forward to Aging Society)」為主題,9月16至18日於線上隆重展開。

論壇探討面對高齡化社會,博物館可以透過哪些行動、扮演哪些角色,持續發揮博物館的終身教育功能,並鼓勵更多高齡人士親近、認識與使用博物館。首日即邀請國立臺灣博物館與泰國、新加坡、芬蘭的博物館代表與會擔任主題講者分享國際經驗。

國立臺灣博物館教育推廣組組長黃星達以「Museum is Life」為題,介紹臺博館如何引導高齡人士找到參與博物館的方式,包括舉辦跨齡參與活動、完備館內友善設施等。此外,該館也開創具有跨域思考的異業合作,例如與臺北市聯合醫院合辦「失智友善博物館處方箋」,讓失智症者及照顧者到博物館參與文化活動,藉此增進生活品質,促進失智者活化記憶,進而減輕照顧者壓力等,希望透過臺博館的案例分享,提供給與會的各國博物館從業人員激盪出更多創新作法。

來自泰國的代表,身為作家與Cheevamit社會企業創辦人的Khunying Chamnongsri Hanchanlash提到博物館首先要看見中年到高齡族群,重視他們並創造共融的博物館;芬蘭亞伯特.德拉夏培爾藝術基金會(The Albert de la Chapelle Art Foundation)策展人Pia Hovi介紹芬蘭對於高齡者的文化政策,並分享透過文化行李箱(Cultural Suitcase)將博物館展示帶到照護機構,讓高齡者不用離開機構也能親近博物館;新加坡第三年齡大學(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的Thomas Kuan則介紹樂齡大學如何與博物館合作,以樂齡咖啡館(Seniors-Meet-Seniors Café)及微型博物館(Mini Museum)等方式,結合發揮終生學習綜效。這些來自臺灣與各國的案例分享,讓與會人士深感興趣,並於後續的圓桌會議中引發踴躍的提問與討論。

此次泰國暹羅博物館館長Rames Promyen除了感謝臺灣的共同參與外,並表示論壇的主題Farsighted,除了讓人聯想到高齡者常見的老花、遠視,也意指博物館必須調整自己的目光,要看得更遠,參考他國經驗,為泰國即將來臨的高齡化社會提早做準備。

泰國暹羅博物館是泰國總理府直屬的泰國首席博物館,2019年國立臺灣博物館曾在文化部駐泰文化組的協助下,於暹羅博物館展出「文顏.文譽特展」(Tattoo COLOR, Tattoo HONOR),介紹臺灣原住民族的刺紋文化,而此次活動再度與暹羅博物館等進行館際交流,將臺灣經驗與案例帶到泰國,也讓泰國及新南向國家的博物館,體認到臺灣在文化友善平權推廣上所做的重視與努力。(廣告)

主題圓桌線上會議進行情形
主題圓桌線上會議進行情形


國立臺灣博物館介紹館藏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介紹館藏主題


論壇海報
論壇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