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行銷原來如此!破解行銷原點

發稿時間:2019/08/23
廣告行銷原來如此!破解行銷原點
廣告行銷原來如此!破解行銷原點
作者|李仁毅
出版社|河景書房
出版日期|2019/08/01

  李仁毅繼第一本《原來如此!日本經典品牌誕生物語》後,推出第二本《廣告行銷原來如此!破解行銷原點》這次帶大家一起從行銷案例裡體驗跟了解廣告行銷,所謂的「掌握人心」是價格感以及產品附加價值、包裝方式、限量…等等方式,讓消費者在資訊爆炸的年代中迅速被抓住的原因,都可以從這本書獲取經驗。

文章節錄

《廣告行銷原來如此!破解行銷原點:只要掌握人心,什麼都可以賣!》

10 每個人都想要,但沒有人需要

  誕生於德國的斯圖加特(Stuttgart),保時捷911自1964年問世以來,獨特的外型設計立即風靡普羅大眾,好玩的是911原本應該要叫做901的,只是當年法國的標緻汽車提出抗議,說他們家的所有車款名號,都已註冊為三個數字中間夾個0,保時捷不可以用喔,保時捷只好摸摸鼻子,將其改名為911,但也因此造就一代名車。

  許多曾在歷史中出現的美車,現在都早已停產,唯獨保時捷911不但生產至今,甚至還一直拼命延續 1964年以來的車身造型概念。對保時捷911的忠實擁護者而言,他們可以放棄熟悉且熱愛的引擎轟鳴聲,接受911從原本經典的氣冷式引擎,變更為水冷渦輪增壓引擎,可是一旦911的外型設計脫離了原本的概念, 那麼911就再也不是911了,外型美感對於911的整體價值而言, 就是有著這麼不可思議的份量。

  汽車還有著一項既隱性、但又重要無比,足以充分說明VC值的要素,那就是「年份」。基本上,除了古董或是一部分種類的酒之外,大部分人都喜新厭舊,希望東西越新越好,包括老公跟老婆也是。以中古車而言,除了少數經典車款外,其他年份越久的車價格就越低,但是新車呢?每一年生產的新車,當然沒有折舊的問題,但是年份的因素,也會大大影響每一年新車的銷售,原因就來自於「改款」。

越接近改款時間,贈送配備就越多

  許多大型車廠的長銷車款,大多有三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改的循環,又以日本車為最,像是台灣人最喜愛的TOYOTA神車Altis(也就是早年的Corolla),從1966年在日本推出以來,已經到了第十二代,也就是大改款了十二次,至於小改款的次數當然就更多了。大致上來說,每一代新車在剛推出的時候,價格可 能會較上一代有部分的調整,但是在這一代推出之後,直到下一代大改款出現之前,價格則大多會呈現定錨、固定不動的現象。

  根據VC值的概念,在 Cost值不變時,如果Value 值也維持不變,那麼該車款的 VC 值就不會變動,然而車廠在下一代大改款推出之前,所採取的銷售策略,卻是「逐年增加配備,但價格不變」,讓車子因增加配備所增加的價值,恰好可以抵銷某個價值要素的減項,而達到與先前相同的平衡,這個減項的價值要素, 就是「年份」。

  擁有全新改款新車的獨特優越感,讓人願意早買早享受,少點配備也無所謂;但若過了一兩年,這款車已經滿街跑,沒啥獨特了,那麼就送些配備吧;再過個一年,怕車主會為了等待下一代改款的新車,而不願意現在購買,那麼為了刺激買氣,就像擠牙膏般地,再多送些配備吧!在這個例子,我們清楚地看到,年份這個虛無的價值,被轉換為很明確的、可以被計量的配備價值。

  既然談到汽車,讓我不禁想到還有個東西,也具備很有意思的心理性機能,而且還不便宜呢,那就是「車牌號碼」!話說這車牌號碼,不就只需具備可辨識的物理性機能就好了嗎?但如果車主想要個好記、順眼,或是相信會帶來好運的號碼,還得支付 台幣二千元以上的選號費,更不要講在華人世界裡,經常可見在拍賣會中,以天價標下某個車牌號碼。除了車牌之外,車票也有相同的情況。原本的台鐵車票,就只是個搭車證明而已,但車票 上若有諸如「永保安康」之類的文字,價值就會有所不同。

你的回憶裡,有著許多商機

  在日常生活之中,心理性機能的產品真的是非常多啊,舉凡所有的電影、電視劇、電玩、動漫、寶可夢 全部都是心理性機能的產品,而且你發現了嗎?這些產品同時也占去了人生最多的時間與青春歲月,只留給我們充滿著淡淡哀愁的回憶,然後過了很多年,就會有人又把這些回憶給挖出來做成商品,再賣給我們一次。對了,寶可夢雖然屬於心理性機能產品,但若在抓寶可 夢時,剛好遇到欠你便當錢的學長,則是附贈的物理性機能。

  最後用一句話,來為心理性機能做個小結。

  在保時捷的故鄉斯圖加特, 有一間2009年開幕的保時捷博物館, 裡頭有塊銘板寫著一句話:

  「Porsche is a product that everybody wants but nobody needs.」翻成中文就是「保時捷這個產品,每個人都想要它,但沒有人需要它」,真的是很正確啊!

  心理性機能就是這樣地與「需要」扯不上邊啊,如同「跑車」這個概念,也是完全立基於「想要」,而非「需要」,例如每輛超級跑車,都會標榜最高時速可達300公里以上,但如果你不住在擁有無限速高速公路Autobahn 的德國,也無法開上高鐵的話, 你哪會需要這樣的極速?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