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釋疑慮 陸學者籲勿擴大宣傳中國製造2025

2018/6/6 10:3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周慧盈北京6日電)扶持高科技產業發展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已成為北京與華府之間的敏感議題。有大陸學者認為,中國政府不應將這個10年行動指南視為國家戰略並大加宣傳,而應回歸本質。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鍾偉日前在社群媒體發文分析,越來越多西方國家和跨國公司擔憂「中國製造2025」將導致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處於更扭曲和艱難的市場競爭環境。

例如中美貿易爭端中,白宮於5月29日宣布,將對從中國進口的500億美元高科技產品以及與「中國製造2025」相關產品徵收25%的關稅;此外也將制定投資限制和技術出口管制措施,並可能收緊在美國從事機器人、航空和高科技製造專業的中國留學生簽證政策。

中國國務院於2015年5月正式印發常務會議通過的「中國製造2025」,作為製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10年行動綱領。

其中建議提高製造業創新能力、推進資訊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等9項戰略任務和重點,並提出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航太航空裝備及等10大重點發展領域。

鍾偉認為,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和印發的意見不在少數,例如新型城鎮化、返鄉下鄉、鄉村振興等都屬於此類,「但很難將眾多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決定和國家戰略等同起來」。

他表示,「中國製造2025」計畫提出後,各方褒貶不一,歐盟商會曾表報告分析規畫思路並表達憂慮,中國政府雖多次表明大力發展市場力量,但「中國製造2025」卻傳達出維繫政府主導經濟的主體地位,以實現經濟發展目標。

例如其中提出透過政府補貼、資金支持、以技術轉移換取市場准入、針對外資企業的市場准入和政府採購限制等形式扶持重點領域的中國企業發展。

文章指出,「中國製造2025」計畫已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憂慮,因此建議將「中國製造2025」回歸造業10年行動指引的本原,避免自我擴大和衍生解釋,也不宜宣傳為中國的國家戰略。(編輯:繆宗翰)107060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