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研究:家庭跨世代共同話題 吃飯和親戚瑣事

2024/5/15 12:22(5/15 13:3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教育部15日舉辦515國際家庭日記者會,邀請桃園市新榮國小演出台語短劇,訴說世代間的溝通難題。中央社記者陳至中攝  113年5月15日
教育部15日舉辦515國際家庭日記者會,邀請桃園市新榮國小演出台語短劇,訴說世代間的溝通難題。中央社記者陳至中攝 113年5月15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5日電)空中大學一項「世代互動議題」研究顯示,年輕人不愛聽長輩話當年,也不喜歡被問工作和愛情。台灣家庭老、壯、青世代間的共同話題,其實是「吃飯」及親戚瑣事。

教育部今天舉辦515國際家庭日記者會,空中大學副校長唐先梅發表「世代互動議題」研究成果,透過44份訪問、以及1200份的量化問卷,以及專家學者訪談,總結出台灣各世代關注的議題。

調查顯示,台灣各世代關心的議題各有不同。老年世代(65歲以上)最關心的是「我要如何照顧自己來減輕孩子的壓力」和「如何以合宜的方式表達我對孩子的關心」。

壯年世代(36到64歲)最關心的是「當父母身體漸漸老化,我該做些什麼?」及「照顧年老父母有壓力,該怎麼辦?」青年世代(18到35歲)最關心的則是「有時因為生活小事,對父母情緒失控,該怎麼辦?」及「該如何陪伴我們的父母?」

唐先梅表示,家中成員的溝通常不得其法,例如長輩常以「責備」口吻來表達關心,例如說:「天氣冷了,怎麼不給孩子加衣服?」其實不論年紀多大,晚輩都希望能獲得長輩的肯定,學習跨世代的溝通技巧相當重要。

除了溝通技巧,找到共通的話題也相當重要。唐先梅從質性研究中發現,家庭世代間的共通話題是「吃飯」,尤其華人社會都相當重視吃,親人可以多聚餐、出遊,甚至一起下廚,創造互動機會。

另外,年長者最常「話當年」,講述自己從前的經歷,年輕世代偏偏不愛聽這些。年輕世代也不喜歡一直被問工作、愛情等細節,覺得這屬於自己的隱私,不願被長輩探聽。

唐先梅表示,各世代都有興趣的其實是親戚的瑣事,如果不想要太「八卦」也沒關係,可以聊影劇的明星、劇情發展等。這些「別人的事」比起自己的事,更能拉近世代間的距離。

唐先梅也提到,台灣人對子女有較多的要求和期待,但對孫子女的要求則較少,因此孫子女輩是世代間最佳的調和劑。她建議孫子女輩或多或少學習一些祖父母的語言,平常試著說幾句,即便不通順也沒關係。

另外,如何讓孩子做家事,也是許多家長遇到的難題。癥結在於父母常要求「立刻做」,不能接受「等一下」。孩子可能打電玩正打到關鍵、不能暫停,或擔心突然離線會遭同儕嫌棄。

唐先梅表示,爸媽自己看電視時,就可以「等一下」再做家務,為何孩子不行。瞭解、體諒和適度的幽默,可以化解世代間的衝突,長輩可試著多給予肯定和稱讚,晚輩則應多溝通和直接面對問題,避免一味的逃避和忍耐。(編輯:李亨山)1130515

教育部15日舉辦515國際家庭日記者會,空中大學副校長唐先梅發表「世代互動議題」研究成果,透過訪問、量化問卷等,總結出台灣各世代關注的議題。中央社記者陳至中攝  113年5月15日
教育部15日舉辦515國際家庭日記者會,空中大學副校長唐先梅發表「世代互動議題」研究成果,透過訪問、量化問卷等,總結出台灣各世代關注的議題。中央社記者陳至中攝 113年5月15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