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世事變幻 加爾各答華文教育衰又興

2016/4/24 11:25(4/24 11:4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華人在印度的故事之二(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德里24日專電)印度華人隨著時代變遷,人數愈來愈少,也導致傳承文化的華校一一關閉,年輕世代的印度華人不太會說華語;反而是印度人因中文熱開始學中文,卻苦於沒有華語教學人才。

華人因家鄉生活不易、躲避戰亂,飄洋過海到印度討生活,到英國殖民時代的印度首都加爾各答落腳,迄今已快250年。

不管到哪,華人最重視的是中華文化的保存。因此,在加爾各答的兩大華人族群廣東人和梅縣客家人,在本地經營生意逐步站穩腳跟之際,也集資開辦華校,教導子弟學中文,認識中華文化。

在加爾各答出生的印度第二代華人、印華文化發展協會會長鍾河芳說,華人在加爾各答做生意逐漸穩定後,覺得自己的子女不能忘了自己的文化和語言,因此大家決定集資辦華校。

最鼎盛的時期,鍾河芳回憶,廣東人在加爾各答辦了7間學校,客家人也辦了兩間學校。華人的子女都可以進華校、學中文,認識自己母國的歷史和中華文化。

由於加爾各答華校鼎盛,儼然成為印度華教與中華文化傳承的重鎮,連知名畫家徐悲鴻應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邀請,在1939年訪問印度加爾各答時,也到客家人辦的梅光學校拜會,同時留下兩幅親筆畫,其中一幅還是徐悲鴻較少畫的馬。

中共在1949年建政後,毛澤東試圖摧毀中華文化,遷到台灣的國民政府大力提倡中華文化,成為海外華人尋求中文教材的最佳來源。

加爾各答僑領、印度第三代華人的鞋廠老闆陳學良說,當時華校的課本都是台灣來的,台灣政府給的,「我們學的都是正體字,沒有簡體字」。

當年,中華民國在僑教政策下,不但提供東南亞、南亞等海外華人中文教材外,也提供獎學金讓優秀的華僑子弟赴台求學,留在台灣繼續發展的華僑子弟成為貢獻台灣發展的一員,回到家鄉的華僑子弟則成為友台的中間力量。

不過,隨著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爆發,印度政府把當地華人關進集中營,1995年又強迫華人關閉或搬遷皮革廠,讓加爾各答的華人從鼎盛期的1、2萬人,到現在只剩下3000、4000人。

鍾河芳不勝唏噓的說,由於華人人口減少,加上一些華人擔心再被印度政府關押,讓孩子就讀英校以融入當地社會,華校逐漸招不到學生,最後整併剩下一間。

但最後一間華校也因4、5年前學校董事分成兩派爭奪校產,引發訴訟,讓原本供應中文課本的中華民國駐印度代表處為避免捲入紛爭,也停止供應課本。

沒有中文課本,鍾河芳曾一度求助大陸駐加爾各答總領事館,但對方卻以學校是「國民黨那邊的」予以拒絕,讓鍾河芳生氣的說,中華文化只有一個,為何因政治因素而分彼此?

最終,最後一間華校也因為紛爭在加爾各答關閉,這裡的華人子弟,再也沒機會在本地接受華文教育。

華校消失後,時代的演變卻為加爾各答華文教育開了玩笑。

在加爾各答興辦華文教育劉斐珠和擁有華人血統的周老虎(Abhrajit Choudhury)說,近來因印度與大陸和台灣的貿易往來大增,讓學中文成為熱潮,一些印度人為了賺錢,即使沒有合格中文老師,仍對外收取昂貴的學費教授華文,教出講華語連文法都不對的學生。

即使以半義務性質在各學校推廣、教授華文,但劉斐珠和周老虎表示,現在最困難的,還是合格的中文老師太少,他們很希望台灣能夠協助。105042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加爾各答舊中國城 華人致力重現風華
172.30.14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