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368 新故鄉動員令

發稿時間:2013/07/13
TAIWAN 368 新故鄉動員令
TAIWAN 368 新故鄉動員令
作者|紙風車文教基金會、中國時報調查採訪室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3/06/01

  台灣各角落都有義無反顧、全心付出的人物,與數不盡的感人故事,累積成社區改造與公民運動的能量,這是台灣充滿希望的新文明。這兩冊書收錄47個鄉鎮市區人民與土地的真情故事,很多都是小人物,也有我們以前漠不關心的小事,如今讀來令人感動不已,也不由得期望全台368個鄉鎮市區裡每一個故事被看見、被珍視,並為台灣子民帶來希望與尊嚴。

文章節錄

《TAIWAN 368 新故鄉動員令:小野&吳念真帶路,看見最在地的台灣生命力》

宜蘭南澳林慶台 傳道牧師喚起部落內在力量

受訪◎林慶台 對談◎吳念真 執筆◎江慧真

  二○一一年,國片《賽德克‧巴萊》大放異彩,素人演員林慶台一夕爆紅。對影迷來說,林慶台飾演的角色,是賽德克族抗日英雄莫那‧魯道;對脫下戲服的林慶台而言,銀幕中那個仇恨文明、哀傷漠然的靈魂,其實正是他自己。真實生活中的林慶台,既是獵人、木雕師、吉他手、裝潢師傅,更是宜蘭縣南澳鄉金岳教會的牧師諾萊(Nolay)。電影落幕了,他沒有停留在英雄身影裡,相關活動告一段落後,他毅然選擇離開,向請了兩年假的上帝報到。

無法面對現實,曾經抑鬱仇恨爛醉

  很難想像,全台灣最迷人的兩位歐吉桑的對談,不是從磅礡激昂的文明抗爭開始,而是從「治胃潰瘍」的相濡以沫開場……。

  以過來人身分,林慶台傳授了獨家祕方:把山羊的頭顱和小腿肚剁下來燉煮數小時,軟軟的膠質熬出來,喝下去保證有效。吳念真因長期藝術創作,神經性壓力導致胃潰瘍;但林慶台直接自首:「我是自殘性的胃潰瘍啦!因為我有過一段天天喝酒喝到爛醉的荒唐歲月。」

  原來,《賽德克‧巴萊》中老莫那‧魯道的憂鬱氣質,不是靠養戲硬演出來的;賽德克族在霧社事件的悲壯,泰雅族的林慶台年少便已知味。他的荒唐歲月,正是原住民面對漢人社會和文明入侵時,無法適應的抑鬱寫照。

來不及學新的,文化的根已消失

  目光凌厲的林慶台談起南澳部落,講到泰雅族人,眼底卻盡是溫柔。泰雅族人因異族入侵統治而遷徙至南澳,稱之為「葛蕾扇」(美麗富庶之意)。南澳鄉共有七個村落:金岳村、武塔村、碧候村、東岳村、南澳村、金洋村、澳花村;林慶台來自碧候村,長年服務於金岳教會。

  林慶台感嘆,國民政府的統治、文明的入侵,這些過程太複雜,遠遠超過他們的能力,「我們被迫硬邦邦接受文明世界的規則,部落的習俗被淘汰,還來不及學會新的,文化的根卻消失了。」

曾為對抗公權力,氣到拿刀抗議

  談起公權力,林慶台盡是悲憤。他從自家後方一個五百噸水塔說起:根據《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公共設施必須離部落五百公尺,「沒有!它就蓋在我家上頭,連一公尺都不到,開挖時還打壞了我的洗衣機!十年後又挖了一千五百多噸,這是保留地,一紙行政命令,地主也沒同意就蠻橫進入,我一生氣就拿刀去抗議,自己寫白布條掛起來,有人還拿一疊的鈔票要給我,最後是看到刀才不敢動工……」

  政府訂定保育法令,又是對原住民的一種暴力。林慶台說,原住民其實很有保育概念,每年十一月打獵,隔年二月便停止,因為三到六月是動物的繁殖期。但《保育法》強制把原住民的律法丟到山上,「卻連最起碼的尊重、溝通都沒有!」現在比過去更糟糕,因為所有的生態、土地全毀了。

缺乏家庭奧援,部落的孩子沒有明天

  外界以為原住民最大的問題是酗酒,事實上,關鍵在失業。「部落裡的年輕人,沒一個真正在過好日子!」他領悟到,會來教會聽講道的人,至少還顧得到,「但沒聽的人怎麼辦?我決定進到他們的生命中!」林慶台和擔任金岳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的太太宋月娥,開始投入社區服務。

  南澳人口不到六千,平均年齡三十四歲,足見壯年人口不足。「最難過的事情,是部落的孩子沒有明天!」村裡九成以上的孩子,爸媽都在外地打零工,平時交給老人教養,孩子一味學習現代,卻沒有傳統智慧,爸媽回部落時,往往傷痕累累,薪資微薄、喪志憤怒,無法提供孩子競爭力。

  上帝的安排,讓林慶台在五十一歲意外踏入電影圈。成名光環下,他仍選擇回鄉,「影劇圈少了我,沒有太大差別;但教會沒了我,我沒有了部落小孩、老人,我會受不了!」過往的失意,都成了今日的能量;林慶台現在只想回鄉,奉獻自己的心力。

過往的失意,化為今日奉獻的能量

  林慶台五歲失怙,媽媽投入教會工作,他六歲便跟著外公,上山學打獵、設陷阱。國小時,他是全宜蘭縣最棒的棒球投手,因而保送到宜蘭羅東一所棒球選手培訓國中,但才上第一個學期,就因遭三年級學長痛打,帶著仇恨回到了南澳家中。

  國中畢業進入社會,舉凡汽車修理、裝潢木工、水電泥作甚至烹飪點心,林慶台樣樣都學過,但老被漢人鄙視欺負,羞辱他是「番仔」。有一回做沙琪瑪,老闆用台語要他拿「籃子」,不懂台語的他遞給老闆「棍子」,當場就被一拳揮下,從此,他壓抑封閉,開始今朝有酒今朝醉,甚至見漢人就打,過著自我放逐的沉淪日子。

  林慶台的無助,沒有地方吶喊,整個求學和就業的過程中,除了「恨意」,他什麼都沒有學到,還因酗酒換來胃出血的代價。二十七歲,他終於想要改變,在姊姊的勸勉下,林慶台進了神學院,步上傳道之路。

投入社區再造,為原住民找未來

  「孩子一定要接受教育,未來才有希望!」林慶台投入孩子課業輔導,並和世界展望會、仰山文教基金會及退休老師合作,讓資源進入社區學校;他列舉南澳鄉三個社區協會包括金岳、南澳、東岳等,現在都做得很好。

  林慶台的個人魅力,讓不少企業捧著鈔票前來,但他紋風不動,一臉酷樣地說:「先來南澳作客吧!只有了解我們,才會知道需求在哪裡。」林慶台矢志,唯有自我內在力量的聚集,打造成功的社區模式,七個村落一起站起來,原住民才能在文明世界裡找到未來!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