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場生命的好球

發稿時間:2011/05/28
打一場生命的好球
打一場生命的好球
作者|瞿欣怡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1/04/30

  台灣人熱愛打棒球,並著迷到稱棒球為「國球」,背後推手是已經逝世三十餘年的謝國城。《打一場生命的好球:棒球之父謝國城的故事》一書敘述謝國城克盡全力,為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處於國家低迷氣氛中的台灣,找回自信與尊嚴,並打造台灣成為棒球王國。

  今年正逢謝國城百歲冥誕,他的兒子謝南強希望把父親奉獻於推廣棒球運動的生命態度記錄下來,因此邀請媒體記者出身兼棒球迷的自由作家瞿欣怡執筆。全書分兩部分:一是謝國城與台灣棒球的關係,也就是他被公認為台灣「棒球之父」的緣由;二是謝國城個人生命經驗,他在國難中威武不屈的堅毅表現。

  講起台灣棒球史,追本溯源是日據時的基礎和後來謝國城的努力。書中指出,在台灣只有六行庫支持棒球隊時,謝國城以校友身分請到日本早稻田大學棒球隊來台友誼賽,大大提升台灣棒球水準,才向下從學校紮根,否則不會有紅葉少棒成績。前棒協理事長彭誠浩就指出「謝國城燃起台灣棒球的第一把火炬,那是最艱巨的工作」。

  謝國城在日本留學與就業時,熱心支持台灣抗日民族運動,台灣光復後回台,卻在「二二八事件」時被抓去關兩天,使他決心遠離政治,謝南強小時常見父親練習爬窗戶,為逃難做準備,但為推動棒球運動,再與政治接觸,才有他後來克服萬難,帶金龍少棒隊出國比賽,把台灣推向世界少棒、青少棒、成棒賽三冠王的成果。這本書記下他的事績,也為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史增添一筆精彩的運動史話。

文章節錄

《打一場生命的好球:棒球之父謝國城的故事》

第六章 許他們一個未來

  從威廉波特回到台東豐年的家,年僅十二歲的郭源治站在家門口,掉下了眼淚。「那是天堂與地獄的差別,」四十二年後回想起那個畫面,他依然紅了眼:「一個十二歲的小孩,剛拿到世界冠軍回到自己窮困的家,知道那才是真實的生活。你能想像嗎? 」

  當別的孩子把紅包拿去買玩具時,郭源治把所有的錢都交給爸爸,讓他整修屋子。他不敢讓父母看到他哭,儘管還不知道未來該怎麼做,心裡卻告訴自己:「我想改變,我想改變我們家,從掉下眼淚那一刻,就有那個決心。」

  謝國城在台北,與身在台東的郭源治距離雖遠,他卻彷彿看見了小投手心中的無助。一趟美國威廉波特奪冠之旅,讓他與這群孩子的心緊緊相繫;他時時牽掛著他們,希望他們能得到應有的回報,能擁有更光明的未來。

  他上書總統,期待孩子們可以「一起讀書、一起住食、一起練球,能夠更進一步為國服務,不負總統和夫人的殷望。」最後,他說服蔣宋美齡成立華興棒球隊,讓金龍國手可以一同就讀。

  華興從謝國城手中接下金龍球員,上上下下對他們呵護備至。學校正規餐點是兩菜一湯,老師們看棒球隊練習辛苦,還發動捐款,為球員加菜。郭源治、余宏開來自台東,當時北迴鐵路尚未通車,返家並不容易;郭源治更因家裡貧窮,父母得照顧四個弟妹,所以當其他球員週末去看電影或享受父母來探望所準備的食物時,他往往獨自留在宿舍裡讀書。對這樣出身窮苦的孩子而言,進入華興,是改變命運的轉捩點。

  「當時我回到台東,想到要進入新生國中,繼續過著貧窮的日子,真的很絕望。而且那時候的我很自卑。我很有名,大家都知道我是郭源治,可是,除此之外,我什麼都沒有,連學費都沒有。」

  來到華興,讓郭源治豁然開朗:「華興接受我們時,我很高興有地方可以去了。到華興,不是吃得很好,但是有地方可以繼續唸書,而且大家繼續在一起,很高興。可是我還是窮孩子,自卑感激發我如何管理自己。」

  當年在金龍隊裡相當頑皮的他,無比珍惜這個「改變的機會」,如今年過五十,心中充滿謝意:「是謝國城先生還有蔣夫人改變了我的人生。如果不在華興,而是留在台東,我不敢想像我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

  華興的嚴格校風,正好規範了這群孩子,讓他們回到中學生的身分。陳弘丕說:「那時我們要整理內務,跟當兵一樣,被子要摺成豆干狀,自己洗衣服,這練就我們生活獨立。蔣夫人講過,寧可書讀好。棒球沒有打好,書不能不讀。學業起碼要在水準以上,球也能打好,這才是超越。」

  當時華興中學的校長是從北一女中退休的江學珠,她對課業的要求十分嚴格,因此球員每天六點起床後先早自習,接著勞動服務,然後開始一天的課程。下午三點半以後棒球隊才開始練球,每天只練兩小時;用完晚餐後,還得在宿舍晚自習兩小時,再揮棒練習一小時才可休息。課業跟不上的小選手,學校安排高年級學生協助課後輔導。這些孩子以打球不輕易服輸的心情努力用功,莊凱評就曾在月考考了全校第五名,為棒球隊爭了一口氣。

  謝國城儘管工作繁重,仍惦記著這群孩子,每個學期都會抽空到華興探望他們,而且會特別幫他們請一天假,自掏腰包帶他們下山吃大餐。他也曾帶球員前往美軍顧問團,向協助過金龍隊的人親自致謝,會後還安排了派對。當年的隊長陳弘丕笑著說:「不管怎麼樣,一定都會讓我們大吃一頓!」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