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bi-Sabi

發稿時間:2012/02/25
Wabi-Sabi
Wabi-Sabi
作者|李歐納.柯仁
譯者|蔡美淑
出版社|行人
出版日期|2011/07/29

  萬物之美涵蓋各種可能的表現方式,但數位化浪潮正以加速度使得人類的感官經驗趨於一致,有心人士也努力搶救各種文化裡以自然為基礎的美學典範。專門寫設計書的美國作家李歐納‧柯仁,根據他年少時的日本文化體驗,寫出《Wabi-Sabi: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精確地解說日本美學的基礎概念─Wabi-Sabi。

  日語發音的Wabi-Sabi寫成日文漢字是「侘寂」,基本概念是在不完美當中有一種特別的美。這個概念最早來自茶道,日本人喝茶原來用中國最漂亮的瓷器杯壼,後來改用模仿漆器製造的本土瓷器茶具,比較粗糙,而產生不同的美感,才是日本茶道的開始。Wabi-Sabi概念也隨著日本茶道的推廣而融成日本文化美學的精髓。

  Wabi-Sabi的概念不容易講清楚,作者藉一個故事說明,稻田裡剛割過稻子,有很多稻梗,一個旅人夜裡經過,無處落腳,就把稻梗收攏束一束,結成有屋頂的稻草屋,睡在下面過夜,晨起上路前,把束起稻草的繩索鬆開,稻草房子就不見了,但仍留下些微痕跡,人們走過時,會被那種美感動,就是Wabi-Sabi。

  換句話說,Wabi-Sabi就是人在各種追求中,要有一些遺憾,不要太人為,那麼,不被人為破壞或處理過的,在無力對抗改變自然當中,反而呈現自然的美。作者寫此書也根據Wabi-Sabi的精神,以少少的兩、三萬字配合一些照片,做出精確地闡釋,即使有些地方講不清楚,假借譬喻也夠了。讀者閱讀後,也可應用在生活中,或許有意外的領悟與收穫呢!

文章節錄

內文節錄

《Wabi-Sabi: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

刻意模糊的視線

  如果問起 wabi-sabi是什麼,大部分日本人都會搖頭、躊躇猶豫,並會為其難以解釋的窘境擠出幾句抱歉。雖然大多數日本人聲稱他們了解wabi-sabi的感覺─畢竟它屬於日本文化的核心─但極少有人能好好說明這種感覺。

  為什麼會這樣?是否如某些愛國沙文主義者所言,需要優良的基因遺傳嗎?我想不是。那是因為日本人的語言或語言的使用習慣,善於表達微妙的情感、茫然的意志、心靈的邏輯,卻比較不善於以理性的方式來敘述事物嗎?也許這占了一小部分的因素。但主要的原因還是,一直缺乏書籍或老師可以參考,所以大部分的日本人,從來沒能用理性的詞彙理解這些概念。

  這一點並非出於偶然。放眼歷史,正面理解wabi-sabi這件事似乎被刻意地迴避阻撓。

  禪宗。幾乎從wabi-sabi作為獨立的美學模式開始,它就與禪宗一直有著連結。wabi-sabi常引用各種禪宗的哲學核心論述作為例證,因此也被稱為﹁事物的禪﹂。最初與 wabi-sabi有關聯的日本人,例如茶藝大師、修道人、僧侶,都在生活中實踐禪學,將全心全意都融入禪宗的意境中。而禪宗的主題思想之一,正是反理性主義。在禪的教義中,核心知識只能透過心靈相互傳達,而非語言或文字。這就是所謂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這句務實的箴言,是要讓那些容易被誤解的概念減少被誤解的機會。正因如此,不論是出於哪種意圖和目的,大家都刻意避免去清楚地闡明wabi-sabi的定義。

  家元制。自十八世紀起的日本,諸如茶道、花藝、書法、歌藝、舞蹈等﹁藝術﹂都是由一個個家族集團經營承繼。每個集團當家作主的就被稱為家元。其主要的文本來源、手工藝品的製作和需要學術研究的材料向來都由家元的家族一手掌握,跟禪宗一樣,他們堅持只對選定的人傾囊相授。wabi-sabi的概念,是家元智慧財產中最主要的部分︵尤其是在茶藝界中︶,一直不被加以闡明,也一律不准洩漏︱除非以金錢或人情來交換。像wabi-sabi這樣曖昧不明的﹁奇特﹂概念,正是很好的行銷誘餌。如此讓wabi-sabi保持模糊,只用它的片面之貌引誘人,正是家元制的企業文化。

  美學的蒙昧主義。wabi-sabi給人最大的啟發,就是它為了美學之故,而培養出不可詮釋的神話。某些日本評論家認為,wabi-sabi必須維持神祕和艱澀,因為不可言傳正是它的特性之一。他們相信,wabi-sabi的目的論基準︵目的就是本身︶,是無法完全被瞭解的。以這至高點來看,﹁有所缺憾﹂或﹁難以界定﹂的知識,本來就是wabi-sabi內在﹁非完成性﹂的一個面向。清晰的意識形態對wabi-sabi來說不是一個必要的方面,太過清楚解釋wabi-sabi的概念,也許只會削弱它的力量。

  也許這些批評是真確的。在美學的國度裡,理論永遠次於感覺。日本傳統的鑄劍者和鑑定人總是用最模糊、神秘的詞彙,來談論刀劍身上的靈氣或靈魂。但今天,年輕的鑄劍師則以近乎科學實驗室的方式看待鍋爐溫度、金屬/化學組成,還有屈曲性、剛直度、堅硬度等屬性,希望精確找出這「靈魂」被創造的條件。也許這些精確性,吹散了供人想像的浪漫色彩。但倘若想要讓創造這種美學的能力被保留下來,對未來的世代來說,類似如此的引導依舊必要。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