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記

發稿時間:2012/03/03
屋頂記
屋頂記
作者|甄健恆
出版社|商周
出版日期|2012/01/08

  地球人口正以爆炸性的速度成長,都市建築也愈來愈不敷使用而往高處發展,《屋頂記》一書引導讀者用輕鬆有趣的角度看建築,透過一般人最容易忽視的屋頂,來發掘出空間的妙用,尤其台灣在面對很多地方從空中鳥瞰盡是被鐵皮屋淹沒的屋頂時,或許能受到啟發,重新思考尋找一種綠色生活的可能。

  作者甄健恆是馬來西亞籍文化人,英國約克大學音樂科技系畢業,現為自由撰稿人,寫稿涉及領域橫跨音樂、藝術、建築和設計,總是希望發現文化創意。在這本書中,他帶領大家瀏覽世界上各式各樣的屋頂,包括如何改造原有建築,甚至開闢出屋頂菜園或花園,而能為都市水泥森林增添一塊塊會呼吸的綠地。

  台灣在中南部和鄉下有很多鐵皮屋,屋頂上幾乎都沒在利用,或只簡陋種植物,書中遍布世界各地的屋頂,呈現不同的運用方式,可以為大家帶來腦力激盪。例如可以考慮打造空中專業菜園,但在泥土、裝玻璃的建築設計採光等要靠專業,才能使屋頂即使是封閉建築,也可以是能夠呼吸陽光,充滿綠意的交誼場所。

  在全球暖化趨勢中,歐洲國家已率先推動屋頂綠化政策,嚴格規定屋頂多少比例要種綠色作物,土壤成份也規定,就是把屋頂當成一塊土地利用,屋頂舖草坪時,也有種什麼草、土要多厚、加多少架子、雨水要能回收利用等規定,以利都市調節降溫。美國近來開始跟進,台灣也應急起直追,充分利用所有屋頂的空間。

文章節錄

《屋頂記:重拾綠建築遺忘的立面》

4-01世界最大的屋頂花園Brooklyn Grange

有機泥土「屋頂強力輕土」,由堆肥及質輕的多孔石組成,有效減低屋頂負載。足夠的屋頂植被,更可緩解都市的熱島效應。

地點:美國‧紐約

組織:Brooklyn Grange

  號稱為地球上最綠之人Matthias Gelber曾經說過:「環保與商業利潤從來都不是零和遊戲,兩者可以並存。」而位於紐約市,甚至可說是世界最大屋頂菜園的Brooklyn Grange,也並非純粹地為環保而起。他們是一個有機的農業營利機構,在他們的菜園中種植15種蔬菜,以讓附近的居民和紐約市的一些餐館帶來收益。但任憑誰都沒想到,他們竟然也撐過了第一個年頭,而且行情確實看漲!

屋頂農場起源

  農場的主要創辦人,是年僅29歲、擁有金融背景的工程師Ben Flanner。向來都表達出對有機農業的興趣與熱誠的他,早在2009年就成立過Eagle Street屋頂農場。

  「當我研究過不同的農場,並計畫從城市遷移出來,我便對城市農耕的實用性開始進行越來越多的思考。」他說。「雖然它依然有其限制,但能夠在開放式的屋頂空間生產農作物,絕對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做法,是理所當然的。在城市中進行農耕,也能讓我享受到我所愛的紐約——所有偉大的人民、力量和能做的事情。」

  因此,這次為了Brooklyn Grange的成立,他決定找上不少業界人士的相助,包括有Roberta’s餐廳的Chris Parachini和Brandon Roy、紐約餐飲業資深業者Anastasia Plakias、永續食材提倡者Gwen Schantz等10名志願義工。另外他還找上紐約建築事務所Bromley Caldari以及物流公司Acumen Capital Partners,負責空間的再循環和永續設置。終於在「非布魯克林」的皇后區域中租到這一棟貨倉,進行10年的農業工程。

  而這6層樓高、建自1919年的建築物之所以被選上,乃因為,它難以想像地擁有近4萬平方英尺的屋頂空間!在經過600噸土壤的鋪設後,就有效種植下數千株幼苗。而這些土名為「屋頂強力輕土」(Rooflite Intensive),是一種特別配置的有機泥土,由堆肥及輕身的多孔石組成,有效減低屋頂結構上的負載。

  每包一噸重的泥土先由起重機從地面吊到6層高樓頂,然後才置放在排水鋪墊和隔離層之上。接著,所有有機蔬菜才會種植在7.5英寸深的土壤中。另外,他們也選擇了毫無任何化學成分的有機肥,全都是來自該社區的堆肥。

環保與商業的均衡永續

  常言道:「創業容易,守業難。」除了得解決農耕上的技術問題,作為一個商業性的企業,農場的任務除了保持永續性,盈利性也得有均衡的表現。究竟他又是怎麼辦到的呢?「的確,我們相信財務上的永續性同樣是企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Flanner說。「我們希望看到這些屋頂農場能在紐約市和世界各地茁壯成長,但如果他們能在財務上自給自足,成功機率則更高。」

  在他們竭盡所能向社會提供物超所值的農作物之際,卻同時讓農場保持在低調的環境中。這樣的商業模式,將盈利能力依附在人們對於真實、新鮮、美味食品的欲望上,確實有點冒險性。雖然Flanner認為,這並非一個快速致富的計畫,但至少它乃由人性驅使。而實質上,他們在開業一年後,便已經成功地產生足夠的業績來支付租金,並保持充足現金流,是可賀可喜之事。

  當然,他們也不忘感謝社區的支持。「對於這樣的屋頂農場概念,社區一開始就非常歡迎,不但會到此選購農產品,也會自願到農場來幫忙打理。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並非僅僅產生價格合理的美味食品,而是讓社區有機會去接觸到食品的生產過程。我們有一些顧客已經成為日常的義工。看著植物從種子到收成,是一種美好的感覺。而對於能從泥土中拔出成熟的胡蘿蔔,並帶回家享用,亦是件很令人高興的事。」

  因為他們善於利用這不再被使用的屋頂空間,所以農作物也不需要經常從很遠的地方運來,大大降低運送所製造出來的多餘碳排放。而屋頂植被也有很大的環保效用,因為「雨水排放」在紐約是個很大的問題,若植被在高樓屋頂,就能減少雨水排泄,還能幫建築物降溫;如果有足夠的屋頂植被,更有可能緩解紐約市的熱島效應。印象深刻的是,他們指出,已經看見蝴蝶、鳥類、瓢蟲和其他飛行類野生動物,都開始湧到這屋頂上,促進了生態學的多元化。

有機農場的未來

  屋頂農場本身是一個試驗項目,Flanner說。它的設計和建造就共花了6萬美元。由於成本高昂,僅依靠農場的收入雖然過得去,但該農場團隊依然會在紐約尋找空置並且屋主也願出讓的屋頂;另外還會提供幫助,以提高教育和培訓給那些對「城市農業」感興趣的人們——似乎有步入速食店式的分行模式!或許未來還有一段很長的路需要走,但如果屋頂農場持續地增加,成本就會有降低的機會。所以趁糧食危機還未白熱化,趕快到屋頂去種些菜吧。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