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到的世界史

發稿時間:2012/03/24
看得到的世界史
看得到的世界史
作者|尼爾.麥葛瑞格
譯者|劉道捷、拾已安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2/03/05

  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麥葛瑞格撰寫的《看得到的世界史》,敘述館員藉藝術專業,從八百萬餘件館藏選取一百件具代表性的文物,不單獨介紹每樣文物,而是帶領大家從文物藝術品背後進入人類文明史。透過解讀物件上的圖騰、文字,能看到人類某部分的文明史,也就可以共同串起世界的歷史,成為一部很有創意的世界史。

  這百件文物,或是稀世珍品如木乃伊,或是生活常用物件如鍋碗瓢盆,每件都動員考古學家、人類學家與尖端科學家和採訪音樂、醫學、繪畫、雕塑、漢學等非史學專家逾四百人,讓現代人「重新看見」人類祖先從兩百萬年前如何開始創造歷史,以廣播方式播出時,吸引英國一千一百萬餘人同時收聽,出書後更廣獲好評。

  由於把歷代的文物擺在大家眼前,讓大家能夠從具體實物看歷史,更能與那個時空對話,相當引人入勝,比起一般的世界史寫法更具體而不抽象,也會改變人們參觀博物館的態度。看著這些文物,將不再認為博物館陳列的古物都是死的、幾百年不會變,因為隨著更多考古文物出土,可讓大家對世界歷史有更多認識。

  原來,博物館有生命、有歷史,走一趟可瀏覽一遍世界文明史。此書從策畫、編排到出版都精心製作,讓大家能賞心悅目地從博物館收藏的小小物品看到人類大世界歷史的發展變遷過程,堪稱是大英博物館最好的導覽,也讓還沒有機會去大英博物館的人能親近豐富館藏,未來參觀時,更能入寶山而不空手離開。

文章節錄

《看得到的世界史: 99樣物品的故事 你對未來會有1個答案(上、下冊)》

鄧王的涼鞋標籤

  埃及亞比多斯〈Abydos,今盧克索附近〉發現的河馬牙標籤;約西元前二九八五年;高四‧五公分、寬五‧四公分。

  現代大都會有一種強大的虛華迷思—— 充滿活力、物質豐餘、接近文化和權力、道路以黃金鋪成。我們在舞台和螢幕上看過這種場景,也喜歡這種場景,但我們知道生活在大城市其實很艱辛,有許多噪音、暗藏的暴力,以及太多不知姓名的芸芸眾生,有時我們實在無法應付這麼多人,不過如果你看看手機裡儲存了幾支電話號碼,或社群網站上朋友名單有多少人,就不會太意外了,即便是城市居民,也鮮少有人能列出來幾百個名字。社會人類學家興奮地發現,石器時代住在大型村莊裡的人必須應付的,就是這種規模的社會團體。根據他們的說法,現代人努力應付大都市的生活,卻只配備了石器時代的社交頭腦。我們人類啊,其實都還在為了擺脫沒沒無聞而辛苦奮鬥。

  因此,在實際只能接觸到少數居民的情況下,你該怎麼領導、控制大多數彼此不認識的人?五千年前的政治人物已經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因為當時有一些團體已經超越部落或村莊的規模。

  世上最早的擁擠城邦與國家,都是在富饒的大河流域中逐漸形成,包括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和印度河,本章的文物要探討當中最富盛名的河流:尼羅河。這件文物屬於埃及的法老時代,它能回答如何發揮領導力與國家的控制力,治理這麼多的人口;答案很簡單,就是武力。

  如果你想研究埃及的法老時代,大英博物館有可觀的文物供你選擇,例如紀念雕像、彩繪的木乃伊棺材等等,但我選了一個真正出自尼羅河汙泥的文物, 這件文物以河馬的長牙製成, 隸屬於埃及早期法老之一的鄧王〈King Den〉。比較反常的是,這件用來探討強權的文物,卻非常微小。

  這件文物很薄, 長、寬各約五公分,有點像我們現在的名片。它其實曾是一雙鞋子上的標籤,我們是從標籤有一面是鞋子的圖案而得知〈見右頁〉。這片小小的乳白色標籤,是埃及一位法老的名牌,用來陪伴他前往來生之旅時,用來證明自己的身分。透過這個標籤,我們立即和埃及早期的國王拉近距離—— 他們是西元前三千年左右新文明的統治者,建造出最偉大的紀念性藝術與建築物。

  我所能想到最接近這種標籤的現代物品,是識別證,就是上班族掛在脖子上、用來進出辦公室的證件;不過,我們無法馬上知道這種標籤是要給誰看,是給來生路上的神祇?還是不知路途的鬼僕?

  製作標籤時,要先割破河馬的牙齒,在缺口塗上黑色樹酯,使黑色的圖樣和乳白色的牙齒,形成美妙的對比。

  法老出現以前,埃及是一個分裂的國家,一邊是面對地中海的尼羅河三角洲、東西走向的海岸地帶;另一邊是沿著尼羅河、南北走向的領土。由於尼羅河年年氾濫、作物年年豐收,因此充足的糧食不但能餵飽快速成長的人口,還常有剩餘,可以用來貿易。不過,在洪水平原區外,就完全沒有多的肥沃土地了,在人口不斷成長、可耕地又有限的情況下,埃及經歷了無數征戰與衝突,直到西元前三千年左右,三角洲居民被從南方上來的民族征服。

  你可以把統一後的早期埃及社會想成是現代定義的國家,而鄧王身為最早期的領袖,必須像現代國家的領導者一樣,處理所有掌控大局和協調內部的問題。

或許你不認為從鞋子上的標籤能看出他做了什麼,但鄧王的鞋可不是一般的鞋,而是地位崇高的象徵,他的掌鞋大臣是宮廷中的高官。因此,我們看到標籤背面清楚說明這位法老如何運用權力,就不覺得奇怪了;而這種五千年前鄧王時代發展出來的模式,居然能與今天的世界產生共鳴,也不足為奇。

  標籤的另一面是鞋子主人的圖像,鄧王戴著王室頭飾,一手拿著權杖,一手拿著鞭子,呈戰鬥的站姿,雄糾糾地重擊著伏在他腳前蜷縮的敵人。當然,我們第一眼一定是尋找畫面上鄧王的鞋子,但很掃興,他腳上沒穿鞋子。

  這塊小標籤是人類史上第一幅統治者圖像,很值得注意、但也許有點令人沮喪的是,從一開始,統治者就希望展現以最高統帥之姿征服敵人的樣子。這是權力透過形象投射出來最原始的方式,其中有一些大家很熟悉、卻又覺得困擾之處,就是這張標籤的簡單形式和刻意運用的大小比例,讓人不禁聯想到現代的政治漫畫。

  但對製作標籤的人來說,這是一項極為嚴肅的任務:必須讓國王看起來所向無敵、半神半人,並顯示唯有鄧王能保證埃及人可以從統治者身上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例如律法與秩序。

  在法老的領土上,人人都被期待要循規蹈矩,接受清楚的埃及人身分,因此,這塊涼鞋標籤也傳達出「違抗者會付出很高、很痛苦的代價」的訊息。

  這個訊息不只透過圖象,也透過文字來傳達。標籤上有一些早期的象形文字,刻上鄧王的名字,在他和敵人之間,還有一句令人膽寒的話:「他們不可生存」,意思是這些人即將被消滅。所有殘忍的政治宣傳手段表露無疑:泰然自若的統治者以勝利之姿,對抗異族失敗的醜惡敵人。我們不知道敵人是誰,但標籤右側刻著一句「第一次痛擊東方」的話。由於畫面下的沙地往右邊上升,一般都推測敵人來自埃及東方的西奈〈Sinai〉。

  鄧王統一的埃及王國所脅迫、管轄的領域大得驚人,國力鼎盛時,領土幾乎囊括從三角洲到現代蘇丹的整個尼羅河流域,加上東方以西奈為邊界的廣大地區。我問英國考古學家托比.魏金森〈Toby Wilkinson〉,要靠什麼力量,才能建立這麼大的國家:這是埃及歷史的早期,國家還在鞏固、統一當中,但相較於鞏固領土,鞏固意識形態和心理層面更形重要。國王和手下顧問努力強化埃及的國家意識,也強化人民對政權的支持。我認為,他們就像歷史上所有的世界領袖一樣,知道要團結國家和人民,最有效的方法是對外國的共同敵人發動戰爭,不管敵人是確有其事還是捏造出來的。因此,戰爭在鞏固埃及的國家意識方面,的確扮演重要的角色。

  這真是讓人氣餒又耳熟的策略。你贏得民心的方式,是把焦點放在國外的威脅;只是用來粉碎敵人的武器,轉而對付國內的反對者也同樣方便。向國外侵略的政治宣傳,得靠國內強力的維安能力支持。

  因此,現代國家的組織在鄧王時代已經建置完畢,這點對藝術和政治都產生長遠的影響。只有這麼大的權力,才能推動早期法老發起的龐大建築計畫。鄧王精美的墳墓,是用從千百英里外運來的花崗岩蓋成,在他之後,還有更豪華的金字塔出現,這完全是因為埃及法老對子民的身與心,都具有無邊的控制力。鄧王的涼鞋標籤,可說是持久的政治力量高階課程的縮影。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