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停滯

發稿時間:2012/09/01
大停滯
大停滯
作者|泰勒.柯文
譯者|沈大白
出版社|早安財經
出版日期|2012/08/01

  金融風暴以來,幾位觀點獨特的經濟學家乘勢而起。本書作者泰勒‧柯文(Tyler Cowen)就是其中之一,他與塔巴羅克共同主持的部落格,高居全美「最受歡迎部落格」第二位。這本《大停滯》堪稱近來掀起最多討論的一本書,柯文毫不留情地點出,除了網際網路,美國引以為傲的科技創新,其實早已走到「光禿禿的高原上」,而當創新不足,經濟又哪來的動能呢?該怎麼做,才能再度孕育更多創新的果實呢?聽聽柯文怎麼說吧。

文章節錄

  過去三百年來,我們把所有「好料」都撈走了。我們的社會與經濟,全都建構於「有撈不完的好料」的預期之上。但好料,早就被撈光了。

  你到過櫻桃園嗎?到處都有櫻桃,隨你愛撿多少有多少。或者,想像一下你在一個熱帶小島上,樹上結滿了各種果子,全都垂得低低的,摘下來就能吃,連下廚都省了。

  我們的經濟就是如此。美國打從至少十七世紀以來,就享受著無數「垂得低低的果子」──廣闊的土地,大量的移民,以及威力驚人的新科技。然而,在過去這四十年中,這些原本垂得低低的果子,全都不見了,而我們還假裝果子仍在。我們沒發現,自己已經走到了一片科技高原上,這裡的樹木早已光禿禿。這,正是問題所在。

  我們原本以為,在經過工業革命之後,人類已經突破了限制,經濟可以永遠高成長下去。但現在,該接受一套新想法了:此刻我們正在高原上,等待著下一次大型的成長革命來臨。

  世界上那些已經富裕了很長時間的大國,都有一個共同點:打從一九七○年代以來,它們的經濟成長率全都慢下來了。這,就是科技發展速度放慢下來的徵兆。至於為什麼慢下來,原因很多,其中最關鍵的,是我們把前人所種下的果實給耗盡,卻沒有栽培出新的果實。

  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家查爾斯‧瓊斯(Charles I. Jones),就曾經把美國的經濟成長,拆解成幾個部份──例如資本投資的增加、上班工時的增加、研發的增加等等。

  他發現,從一九五○到一九九三這段期間,有八成的成長是利用這段期間前就已經誕生的創新,加上大量投資教育與研究,所達成的結果;未來想要複製,幾乎不可能。也就是說,好日子已經過去了。

  看看你四周吧。我寫這本書的時候四十八歲,生活中所圍繞的基本物資──除了網際網路──幾乎都跟小時候沒什麼大差別。我奶奶──出生於二十世紀初──那一代,就完全不是如此了。

  網路與前一波「好料」之間,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今天大部分網路上的活動,並沒有創造太多就業機會,也沒有帶來多少利潤。

  二十世紀初,當福特汽車與通用汽車快速成長期間,它們創造了數以萬計的工作,讓底特律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而今天,臉書造福了很多人,卻沒有雇用很多人,對於公司所落腳的Palo Alto市,也沒多大貢獻。在這家公司裡,大部分的「工作」幾乎都是由伺服器與軟體所自動完成的。

  我們可以這麼說:擔負起「工作」角色的,是臉書的用戶,用他們自己的時間──當作是件好玩的事──所完成的。因此Web 2.0時代的降臨,雖然對使用者、程式設計師、資訊專家而言很棒,但並沒有讓政府增加多少公務員,也沒有支撐起多少家庭的生計。今天,有上網的人多少都聽過推特,但截至二○一○年秋天,大約也只有三百人在該公司上班。

  網路所創造的價值,是貨真價實的。這裡我是肯定,而不是譴責。沒有網路革命,今天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會更糟,而且幾乎不會有人更好。我只是要告訴大家幾個事實:

  一,我們今天可以更快樂,有部分是拜網路所賜。而這樣的快樂,我們幾乎不用花什麼錢。

  二,我們所創造的利潤太少,因此,要償還負債──無論是個人、企業或政府──也變得更難。這種情況也意味著,會有更多財務上的苦日子得面對──包括了全球各地嚴重的政府債務危機。

  三,今天,很多重要的科技創新,對於新就業機會的創造,沒有多大幫助。這些創新的貢獻很大,但卻沒法讓失業的人重新回到職場──只有那些具備正確資訊科技專長的人除外。

  網路很棒,但沒法救起那些需要利潤支撐的產業。

  過去,我們一直希望能擺脫錢、錢、錢,希望能在對我們真正有幫助的事情上出現好的創新,而不必處處唯利是圖。我看見很多人轉而追求心靈的滿足,願意為了更有趣、更有挑戰性、更有成就感的工作,而接受較低的收入。

  有趣的是,如此大規模地擺脫物質主義──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其實真的很傷。而我們,正活在這樣的傷害之中。

  我們大多數人都仍有一個充滿希望的願景,相信我們有著腦袋清楚、誠懇的中堅份子,帶領著我們「保持正確方向」,一路不斷穩定地向前邁進。我們會有實質的所得增加,而且年復一年,都能帶來二%至三%的成長率。

  但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任務。我們沒有足夠的「垂得低低的果子」,來讓這樣的願景成真。

  假如你老實告訴人民,好日子已經過去了;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大家的實質所得也不會增加多少;繼續舉債度日絕不是可行之道。那麼,你恐怕很難贏得選舉。想要讓選民們相信,未來還會有大幅的實質所得成長,你只能靠著撒謊與誇大。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政治也越來越……撒謊與誇大。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