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國際地景藝術家林舜龍與永美社區耆老合力創作 巨大《豆莢幽浮》降落宜蘭傳藝園區

發稿時間:2021/10/18 17:32:32

宜蘭縣永美社區18位耆老、藝術家林舜龍、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羅欣怡執行長與豆莢幽浮地景藝術合影。
宜蘭縣永美社區18位耆老、藝術家林舜龍、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羅欣怡執行長與豆莢幽浮地景藝術合影。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11018 17:32:32)宜蘭傳藝園區竟然有幽浮!享譽國際的地景藝術家林舜龍今年在北台灣唯一一件地景藝術作品《豆莢幽浮》在宜蘭傳藝園區月河畔展出。今年初林舜龍接受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邀請入園創作,未料疫情突然爆發、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在嚴峻緊繃的社會氣氛中,林舜龍希望能在宜蘭傳藝園區打造一件與天然風景融合、造型樸實中帶點幽默,而且能傳遞幸福溫暖的作品,於是展開了與宜蘭縣冬山鄉永美社區耆老的第一次大型地景藝術合作。長輩們以在地收割曬乾的稻草為素材,運用搓草繩與編掃帚等傳統手工技巧,花費一個多月時間綁紮近五百捆稻草,層層包覆在林舜龍設計的鋼構上,完成11公尺長、4公尺高的《豆莢幽浮》,敞開的豆莢還露出三顆可愛的豆子座椅。林舜龍邀請國人到宜蘭傳藝園區親近充滿童趣的《豆莢幽浮》,在自然環境中看見藝術,在藝術中感受溫度與幸福。

地景藝術家林舜龍在宜蘭傳藝園區創作《豆莢幽浮》地景藝術。
地景藝術家林舜龍在宜蘭傳藝園區創作《豆莢幽浮》地景藝術。

幽浮偽裝成巨大豆莢 悄悄降落宜蘭傳藝
「我想幽浮如果來到地球,最喜歡的地方應該就是台灣的宜蘭!這裡風景美,環境又乾淨。但是幽浮來地球也要偽裝一下,變成農產品落在草地上還滿好的。」天馬行空的創意,其中懷抱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在地觀察,他是多次受邀為「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創作的台灣地景藝術家林舜龍。曾經兩度與宜蘭在地居民共同創作的他,對宜蘭的自然景觀與農村耆老的手工技藝印象深刻,今年初接受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邀請到宜蘭傳藝園區月河畔的打造地景藝術時,林舜龍立刻選定要用宜蘭在地的稻草當素材,包覆在巨型鋼構上,做成一個敞開像是在微笑的豆莢幽浮。「宜蘭在地社區多務農,豆莢是農產品和自然環境很符合;稻草溫暖且柔軟、容易塑型創作;永美社區耆老又有很好的手藝。我就把它設計成包覆種子的豆莢幽浮,看起來比較童趣,孩子會開心!」

乘坐《豆莢幽浮》,從厚實稻草感受在地耆老用心編織的溫度。
乘坐《豆莢幽浮》,從厚實稻草感受在地耆老用心編織的溫度。

臺灣人最珍貴就是「用心」 千歲團火力全開18雙手合編稻草完成巨大豆莢
計畫趕不上變化,五月間疫情急遽升溫,宜蘭傳藝園區因全國三級警戒休園,入園創作時程只好延後,不過林舜龍的創作籌備沒有停,永美社區號召十八位擅長稻草編織的耆老組成團隊,但長輩們過去擅長的是生活用品類的稻草工藝,例如掃帚、稻草人、草鞋等,要做出長達11米的地景藝術還是頭一遭,對耆老以及創作主導者林舜龍來說都是挑戰。「生活用品你可以一個人慢慢編,但是大型地景就要眾人一起合作,這不容易,因為它體積大,將來還要在戶外風吹日曬,我們共同的考驗就是要『轉變』,不只是技術,還有創作心態都要調整。」這群加起來超過一千歲的耆老團火力全開,分組排班曬稻草綁稻草。一個成人雙手可環抱的量為一把,曬乾後三把綁成一捆,耆老們花費一個多月的時間,足足做了近五百捆,才完成巨大的豆莢幽浮。「長輩用智慧跟豐富經驗一起完成它,我看見了臺灣人最珍貴最美的地方,就是用心」。

跨進11公尺長、4公尺高的《豆莢幽浮》,坐上圓形豆子椅,遊客立刻顯得小巧可愛。
跨進11公尺長、4公尺高的《豆莢幽浮》,坐上圓形豆子椅,遊客立刻顯得小巧可愛。

在自然中看見藝術 在藝術中感受溫度與幸福
跨進11公尺長、4公尺高的《豆莢幽浮》,坐上圓形豆子椅,即使是成人都會顯得小巧可愛。要站在哪裡才能拍出豆莢網美照呢?林舜龍笑說,不同時間有不同日光,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美,在大自然裡隨時都是拍照好時機。他希望遊客走近與《豆莢幽浮》面對面,除了看見大自然材質可以做成藝術品、傳統手工藝也可以融入地景藝術創作裡,還能從每一根稻草感覺到長輩用心編織的溫度,以及那股純粹的快樂幸福。

親近《豆莢幽浮》,從大自然看見藝術、從藝術中感受快樂與幸福。
親近《豆莢幽浮》,從大自然看見藝術、從藝術中感受快樂與幸福。

宜蘭藝術家綻光彩 11/27公益嘉年華發表最新地景藝術
除了宜蘭傳藝園區有林舜龍運用稻草創作的地景藝術,11月27日由全聯福利中心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舉辦的公益嘉年華活動中,將可欣賞到宜蘭藝術家林靖格運用竹片結合竹編工藝所創作的最新大型地景藝術,數以百計的竹編花籃,像是一朵朵盛開的花,竹籃的重量讓下方支撐桿呈現彎曲弧度,彷彿彎腰道謝,本件作品名即為「垂首道謝」,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