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更多訊息

張家宜引領淡江推動未來素養 榮獲亞太未來學聯盟個人獎

發稿時間:2025/10/20 11:12:42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020 11:12:42)第11屆亞太未來學聯盟(Asia-Pacific Futures Network, APFN)年會,吸引來自全球113位國際學者,含國內專家學者共約150人齊聚淡江大學,共同探討前瞻議題「人工智慧能創造綠色與倫理的未來嗎?」會中,淡江大學張家宜董事長(Flora Chang)榮獲「個人獎」,以表彰其推動未來素養教育與引領亞太區未來學發展的卓越貢獻。

張家宜董事長(右)從APFN共同創始人、淡江教設系研究員蘇哈爾手中接下獎座。(圖/淡江大學提供)
張家宜董事長(右)從APFN共同創始人、淡江教設系研究員蘇哈爾手中接下獎座。(圖/淡江大學提供)

張家宜董事長於開幕致詞時表示:「今天,當我看到各位時,我明白我們共同的希望沒有落空。」她欣見APFN十年間從小型學術聚會,成長為蓬勃發展的國際生態系,形容「我們共同播種和培育的那顆種子,已經成長為一片年輕的森林」。

她指出,淡江大學深耕未來學已超過50年,「多虧創辦人張建邦博士的遠見,未來學在這裡從來不是邊緣學科,而是大學部課程核心之一。」張家宜進一步說明,「這是一項全球獨一無二的承諾,淡江的教育學院『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已成為全球研究生們研究未來學的熱門選擇」,並揭示該校校務發展願景「AI+SDGs=∞」,認為透過未來學的思考,加上人工智慧,以探索無限可能。

《未來學期刊》(Journal of Futures Studies)編輯委員Lavonne Leong以「未來學在淡江:張建邦(Clement C.P. Chang)的遠見」為題,回顧淡江自1975年出版《明日世界》(World of Tomorrow)以來的發展歷程。她感性指出,淡江大學在張家宜董事長帶領下,持續推動「未來素養」教育,不僅呼應創辦人張建邦博士的名言:「The best future is a created future(最好的未來,是創造的未來)。」更是淡江未來學的新方向。

本屆大會除頒獎予曼谷非營利組織THE CHANGE INITIATIVE,以肯定其在推廣未來思維的貢獻外,也由淡江大學許輝煌學術副校長頒發APFN-JFS獎項予Shermon Cruz、Matt Scott,表彰兩人對亞太區未來思維研究的推動成果。

大會主題演講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未來研究主席,也是APFN共同創始人,淡江大學教設系研究員蘇哈爾(Sohail Inayatullah)主講。他提出AI與人類的共生觀點「我們利用AI,AI接著也利用我們」,強調「AI會放大現有的人類核心價值」,並呼籲科技發展應優先服務弱勢、促進倫理與公平。

大會主席,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陳國華院長回顧十年前,首屆APFN在淡江舉辦時,僅10餘位學者參與;如今再度回到淡水,與會人數倍增,學術交流更見深厚。他以「The future is what we make it(未來由我們創造)」為精神,致贈與會者印有該標語的紀念T恤,象徵APFN十年來的共同願景與信念。

Dr. Lavonne Leong以「未來學在淡江:張建邦的遠見」為題演說,感性灺介紹淡江推廣未來化的歷程。(圖/淡江大學提供)
Dr. Lavonne Leong以「未來學在淡江:張建邦的遠見」為題演說,感性灺介紹淡江推廣未來化的歷程。(圖/淡江大學提供)

2025 APFN年會吸引150位學者參與,大會合影場面壯觀。(圖/淡江大學提供)
2025 APFN年會吸引150位學者參與,大會合影場面壯觀。(圖/淡江大學提供)

大會安排3場重量級主題演講,左起:蘇哈爾(Prof. Sohail Inayatullah)、John Sweeney、Karla Congson 。(圖/淡江大學提供)
大會安排3場重量級主題演講,左起:蘇哈爾(Prof. Sohail Inayatullah)、John Sweeney、Karla Congson 。(圖/淡江大學提供)

APFN會議設置了多場分組工作坊和論壇,探討亞洲與全球的實踐經驗,涵蓋未來學在不同領域的實際應用與創新。(圖/淡江大學提供)
APFN會議設置了多場分組工作坊和論壇,探討亞洲與全球的實踐經驗,涵蓋未來學在不同領域的實際應用與創新。(圖/淡江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