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資產管理市場 期交所力推交易制度創新、商品多元化、AI轉型
(中央社財經訊息服務20250909 14:21:13)

臺灣正積極邁向「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期貨市場被視為金融體系的重要支柱,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臺灣期貨交易所董事長吳自心從商品創新、制度設計及人才培育,解析期交所在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下,如何扮演資產管理推手,打造更具韌性與前瞻性的資產管理生態圈。
吳自心表示,今年上半年期交所交易量已達1億7千萬口,商品涵蓋期貨、選擇權及黃金期貨等,提供投資人避險與資產管理的多元選擇。他強調,期交所每日交易時段長達19小時,能與歐美市場同步,即使遇到國際突發事件,投資人能及時避險。

談及ETF市場熱潮,吳自心指出,相較於ETF現貨,ETF期貨的交易成本只有十六分之一,投資人能用較低成本,獲至比較高的效益。去年臺灣ETF現貨規模已達6.3兆元,ETF期貨交易量亦突破2300萬口,兩者相輔相成,成為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
此外,為進一步滿足投資人需求,期交所計畫推出實物交割選擇權,近期也新增週五到期的臺指選擇權,補足過去僅有週三到期的空缺,讓避險更靈活,得以即時應對短期市場波動,初步日均交易量已超過5萬5千口。
面對地緣政治風險,期交所積極改革交易制度。吳自心表示,除既有夜盤與國際高度連結外,期交所正研議「假日交易」,以因應國定假日期間可能出現的重大經濟事件。同時,期交所也積極導入AI技術,建置如交易資訊觀測站與風險偵測平台,協助投資人即時掌握市場波動並試算風險組合,在可控範圍內提高操作效率。
除了商品與制度,人才培育亦是關鍵。吳自心透露,期交所贊助中山大學、政治大學國際金融學院,並在陽明交大、長庚大學合作設立期貨教室,並在政大國際創新學院推動專業金融課程,為未來期貨市場培養人才,支撐臺灣資本市場長期發展。期交所正致力打造出一個具韌性與前瞻性的資產管理生態圈,讓臺灣在國際資本市場持續發光發熱。
※活動訊息:
「2025臺灣週 ETF投資博覽會」10月17日至10月19日將在高雄展覽館盛大登場,博覽會結合講座、互動體驗,鼓勵民眾善用投資工具,每天還會抽出許多精美好禮。首波精彩活動:ETF知識挑戰賽【ETF王者爭霸盃】現正報名中,歡迎大家揪團一起來挑戰,最高可獲得新台幣30,000元的獎勵!詳情請上報名頁面查詢: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818111050190433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