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醫生降薪面擴大 降幅3成或腰斬

2025/11/12 12:13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12日電)中國醫生降薪的情況越來越普遍,降幅達3成甚至腰斬,有些小縣城的醫生甚至還兼職送外賣。有分析指出,未來中國醫生的薪資可能會從當前的績效工資為主逐漸轉為以固定工資為主。

市場研究機構華醫網6月發布「醫療人才2024年薪資及就業調研報告」,根據對近3萬名醫務人員的調查顯示,他們在2024年薪酬下降的占比達57.9%,主要來自於績效獎金降低。相較於2023年的37%醫務人員薪酬下降,增加了20個百分點,薪酬下降呈擴大趨勢。

中國醫師降薪早已開始。經濟觀察網11日報導,有北京一家頂尖三甲醫院神經內科醫生表示,所在醫院這7、8年一直在變相降薪,譬如升遷卻未按往例加薪,以及疫情後每季都「溫水煮青蛙式」降薪3%至5%,兩年的累計降薪幅度超過了20%。醫院高層一直提醒大家,要準備好過苦日子。

報導引述上海一名資深醫院管理者李鳴說,醫生降薪是個大趨勢,有的基層醫院醫生月收入降到人民幣2000元到3000元(約新台幣1萬2900元),還有些欠發達地區的醫院連基本工資都發不出來,部分地方出現醫生兼職開網約車、送外賣的情況。他說:「上海的情況還不至於這麼嚴重,但有些醫院醫生收入也降了10%至15%。」

報導中另一名醫生則說,詢問同行了解情況後發現,降薪已經很普遍,今年以來,他們的總收入有30%至50%的下降。

多名受訪醫生認為,降薪是經濟大環境、醫保控費、醫院大修大建這3大因素綜合影響後的結果。

「南風窗」雜誌2日引述一名在一線城市三甲醫院的外科醫生說,他所在醫院的醫療服務收費並沒有如期上漲,同時,因為檢查檢驗費用下調,而且患者的治療態度漸趨保守,醫院的總收入在減少。

他與同市的其他醫生交流發現,有些醫院的績效工資,「延遲2、3個月是常規,有的甚至延遲半年發」。中國醫生的薪酬主要分為固定工資和績效工資,其中績效工資可以占到整個收入的7到8成。

有公開資料顯示,中國超過60%的公立醫院運營資金中,政府財政補貼約占10%。運營壓力迫使醫院通過削減人力成本維持運轉,最終承擔這一壓力的往往是一線醫務人員。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報導說,有觀點認為,當前問題的根源在於,公立醫院仍以「自負盈虧」的市場邏輯運行,而醫生的薪酬制度又與醫院收入緊密掛鈎,這使得醫生成了醫院經營壓力的直接承受者。固定薪酬為主的模式更有利於保持公立醫院的醫療公益性。

中國國家衛健委近日已強調,「逐步提高基礎薪酬等相對固定的穩定收入占比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同時,「研究推進動態縮小機構之間薪酬差距」(編輯:陳鎧妤)114111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