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人均GDP贏韓國 葉俊顯:非短期現象要歸功台積電AI

2025/9/17 12:5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7日電)台灣今年人均GDP可望超越韓國,國發會主委葉俊顯認為,主要歸功於台積電以及人工智慧(AI)產業,而且這不是短期現象,趨勢可望持續下去。

韓國媒體報導,韓國2025年人均GDP估計將落後台灣,22年來首次被台灣超車。分析師指出,台積電正帶領台灣科技公司在全球AI供應鏈扮演要角,台韓人均GDP差距可能擴大。

根據韓國經濟新聞(The Korea Economic Daily),韓國2025年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據估計將達3萬7430美元,低於台灣的人均GDP預估值3萬8066美元。

葉俊顯今天在上任後首次舉行的媒體交流會上指出,他在幾年前就已預見此結果,「我們是有那樣的潛力」。

葉俊顯表示,先不談所得分配、不均等議題,單就人均GDP而言,台灣在先進製程、AI、半導體領域有很強的議價能力,回顧2021年,新台幣衝到27元,當年經濟成長率依舊亮眼,由此可見,雖然價格與匯率都在國際貿易扮演要角,但議價能力更為關鍵,只要產品有獨特性,就算匯率升值也不影響談判、議價能力。

葉俊顯看好台積電優勢可持續至少5至10年,這也讓他對台灣經濟表現充滿信心,「我蠻positive(正面),我們會比韓國好一些」。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至於韓國為何人均GDP被台灣超車,葉俊顯指出,台灣與韓國產業結構不同,台灣中小企業為主,韓國財團較多,而且韓國對中國投資多且依賴中國市場,導致近年中國過剩產能衝擊全世界時,韓國受影響也較大。

葉俊顯表示,韓國對中投資,產品卻慢慢被中國替代,尤其是汽車產業,相較之下,台灣政府對半導體海外投資設限,這點很幸運,讓台灣還保有台積電。(編輯:林淑媛)11409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YouTube重大更新 短影片支援AI編輯、語音轉歌曲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