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經部低碳氫驗證指引草案出爐 與T-REC分工互補

2025/11/15 09:45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15日電)接軌全球低碳氫驗證趨勢,經濟部著手研擬「國內低碳氫來源證明制度指引」,根據草案內容,初期盤查範圍為國內電力與燃料使用、製程排放及產品出廠前活動,降低業者負擔,並與現行再生能源憑證(T-REC)制度分工互補,避免重複揭露。

各界常以生產方式區分氫,如灰氫、藍氫、綠氫,但這種方法不提供碳含量資訊;低碳氫則是用溫室氣體排放進行分類,製造過程溫室氣體排放量低於特定值所產製的氫,即可獲證明。

因應淨零排放趨勢,各國正加速建立低碳氫相關規範,不僅COP28已有37國承諾推動國家級認證制度並強化相互承認,G20也將氫能視為能源轉型的關鍵,顯示低碳氫驗證制度將成為未來氫能貿易與投資的基本門檻。

不只如此,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也制定氫生產過程的碳排放規範,預計2026年正式實施;考量到未來相關製品出口可能面臨的跨境碳費,國內制定符合國際標準的氫碳含量計算方法勢在必行。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主責氫能標準訂定及檢測驗證能量建立,已在5月完成「國內低碳氫來源證明制度指引」草案,並與歐洲能源憑證主管機構指定的技術顧問團隊簽署合作備忘錄,合作檢視草案內容,確保與歐盟自願性證明相關規範具備一致性。

指引內容初步架構,主要涵蓋憑證核發格式、資訊揭露項目、註銷程序、碳排放盤查邊界等關鍵技術構面,預計明年建立國內低碳氫來源證明實施細則。

不過,標準局現行已有T-REC制度,台經院專家說明,低碳氫驗證制度設計上刻意與T-REC採分工互補定位,T-REC維持以電力屬性與再生能源使用為主,低碳氫來源證明則專注於氫或氫基燃料的碳強度與生命週期排放資訊,兩者透過系統串接,確保同一筆再生能源電力只能在一處被主張其環境效益,避免重複揭露。

值得注意的是,指引草案並非直接複製歐盟模式,考量台灣高度依賴進口能源、上游原料與海外運輸排放掌握度有限的現實條件,將採分階段的 Well-to-Gate 邊界設計。

在國際低碳氫認證制度中,「油井到大門」(Well-to-Gate)是最常採用的盤查邊界,涵蓋從上游原料的開採、生產能源的取得、運輸與中間處理,到氫氣在生產設施出口之前所產生的所有溫室氣體排放。

台灣會以漸進方式推動,初期聚焦於國內可控範圍,先納入國內電力與燃料使用、製程排放及產品出廠前活動,建立國內盤查方法與查驗能量;中期才會逐步擴大涵蓋進口原料與海外運輸排放,避免初期造成國內產業過大負擔。(編輯:翟思嘉)114111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