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水道博物館百年羅漢松林落果期 遊客掀拾果熱
2025/9/7 13:39(9/7 14:11 更新)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7日電)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園區,有一片日治時期種植形成的羅漢松樹群,近日進入落果期,大量羅漢松果實散落林下,外型討喜,加上可作為育苗使用,吸引不少遊客前往撿拾。
館方人員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隨著秋季接近,園區內不少植物進入落果期,近期不僅可見掌葉蘋婆心形果莢隨風飄落,更有大量羅漢松果實散落林下,成為園區特色景象。
館方表示,羅漢松自1912年台南水道興建初期即被大規模栽植,日本人在快濾桶室與園區周邊種下數十棵,至今仍有超過40棵存活,其中最大一棵,需3名成人環抱才能合圍,見證水道百年歷史。
館方指出,羅漢松屬雌雄異株植物,只有雌株才會結果,近日出現大量果實正是由母株結出,羅漢松果實外觀獨特,由一枚側生胚珠與種托組合而成,形似僧侶「羅漢」頭部與腹部,因此得名。
館方指出,羅漢松是常見庭園吉祥樹木與盆栽造景素材,羅漢松果實翠綠圓潤外形討喜,加上可作為育苗來源,近期不少民眾專程到園區撿拾落果,準備回家栽種。
館方人員說,除羅漢松,早期自來水公司員工曾在園區栽植芒果、龍眼、蓮霧等果樹,加上由禽鳥帶進周邊農田火龍果、山苦瓜等作物種子,園區植物種類更豐富,今年曾在雨後出現手掌大野生蕈菇及快速蔓生山苦瓜。
館方強調,水道博物館自2019年正式對外開放以來,除展現水道設施與歷史價值,也致力於推動環境教育,園區內保留大面積原生林木,讓動植物能自然繁衍,遊客在參觀古蹟之餘,同時可體驗自然觀察樂趣,但園區仍有其他未知或具風險性野生植物,呼籲遊客注意安全,並遵守相關規範。(編輯:陳仁華)11409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