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指台灣遠洋漁業人權改革不足 環團籲供應鏈透明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30日電)美國「人口販運問題報告」指出,儘管台灣已達到人口販運防制的最低標準,但在遠洋漁業人權方面改革仍不足。綠色和平今天籲提升遠洋漁業供應鏈透明度,進而達到產業永續性。
美國國務院發布年度最新「人口販運問題報告」(Trafficking in Persons Report, TIP report),儘管台灣再次被評比為第1級(Tier 1),但報告中明確指出台灣在遠洋漁業人權方面的改革依舊不足。
綠色和平今天發布新聞稿,海洋專案主任郭珮嫻表示,肯定台灣過去在部分政策上的努力,但也提醒政府,仍需要全面改革的魄力與跨部會協作的決心,包含提升遠洋漁業供應鏈透明度、要求水產企業進行盡職調查、儘速將國際勞工組織的「漁業工作公約」入法,才能達到產業永續性。
郭珮嫻以這次捷安特巨大集團事件為例,商品疑似涉及強迫勞動,被美國海關扣留,這也顯示面對全球供應鏈的規範下,以出口外銷為主的產業,包含遠洋漁業,都必須正視「盡職調查」的重要性。
綠色和平指出,政府雖已著手部分改善措施,例如修法調整境外聘僱規範、實施部分船舶檢查,然而制度漏洞與執法落差仍存在,整體產業供應鏈不透明,伴隨著對人權和環境危害的風險。
另外,綠色和平呼籲水產企業應建立完整的供應鏈盡職調查制度,定期評估供應商、漁獲來源追溯、勞動條件稽核、資訊透明揭露等,才能提升漁業競爭力。
綠色和平引用此報告指出,台灣儘管已達到人口販運防制的最低標準,但近年相關調查案件數下降,且被害人辨識程序未能全面落實,導致部分被害人難以獲得司法救濟與保護。
其中,勞動檢查程序機制的不足與欠缺跨部會合作,仍持續影響遠洋漁業等高風險產業移工遭強迫勞動的有效辨識;報告中建議台灣應優先強化勞動部和漁業署的權責和資源配置,並加強跨部會合作,提升各單位在蒐證和執法的整合效能。(編輯:管中維)11409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