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北榮:14%台灣兒癌痊癒者 慢性健康問題需醫療

2025/11/15 22:20(11/15 22:3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衛福部與國衛院15日舉行「2025年癌症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暨國際研討會」,台北榮總兒童癌症長期追蹤團隊會中發表台灣首個針對兒童癌症長期追蹤成果,由北榮小兒血液腫瘤科主任顏秀如(右)簡報說明。中央社記者沈佩瑤攝 114年11月15日
衛福部與國衛院15日舉行「2025年癌症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暨國際研討會」,台北榮總兒童癌症長期追蹤團隊會中發表台灣首個針對兒童癌症長期追蹤成果,由北榮小兒血液腫瘤科主任顏秀如(右)簡報說明。中央社記者沈佩瑤攝 114年11月15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5日電)兒童癌症治癒率高,卻難維持追蹤習慣,慢性健康問題不容輕忽,台北榮總兒童癌症團隊首創全國兒癌長期追蹤系統,發現約14%需醫療介入,又以第二次腫瘤最棘手,籲定期追蹤。

衛生福利部與國家衛生研究院今天舉行「2025年癌症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暨國際研討會」,聚焦於精準篩檢、生物資訊、癌症基因體與新興標靶治療等多項重要議題,充分展現台灣在癌症領域的研究能量與創新成果。

會中,台北榮總兒童癌症長期追蹤團隊發表台灣第一個針對兒童癌症長期追蹤成果。

北榮小兒血液腫瘤科主任顏秀如指出,隨著兒童癌症治療的進步,目前台灣約有80%的兒癌患者在治癒後,能成為長期存活者,但這些患者在生長發育期間,可能因疾病本身或曾接受癌症治療,導致各種器官系統的損傷。

研究團隊整合全台19家醫院與29名兒童血液腫瘤專家,建立全國首個兒童癌症長期追蹤系統,4年內完成554人次追蹤,發現這群中位年齡17.9歲的兒癌痊癒者,平均每人有4.2項慢性健康問題,其中約14%需醫療介入。

顏秀如向媒體解釋,慢性健康問題分成5個等級,3度以上的慢性健康問題就需要醫療介入,常見如內分泌失調、體重異常、聽力損失、視力退化、骨骼不對稱等。

顏秀如指出,最令醫師感到棘手的是二次腫瘤,「這不是復發」,而是長出新的腫瘤,研究團隊在追蹤個案中,發現有20名病人出現28個腫瘤,其中6人甚至在追蹤前已罹患兩種癌症。

至於發生二次腫瘤原因,顏秀如說,可能包括先前癌症治療的暴露如放射線治療,又或者本身基因問題,臨床便曾看過小時候是骨肉瘤,長大變成血癌,最後又變胃癌。

兒童癌症治癒率高,問題在於難以維持追蹤習慣。顏秀如表示,患者剛痊癒時還很開心、配合度很高,會持續追蹤是否復發,大概追蹤個幾年,就會因為生活步入正軌或者忙碌,逐漸不再回來,等到發生第二個問題才回來看診,除了可能無法及早發現,也可能忽略是過去癌症的影響。

顏秀如指出,相關研究成果也希望提供政府單位作為兒童健康照護政策依據,以提升兒童癌症痊癒者的照護品質,尤其是個案追蹤不能單靠醫師,建議政府應評估設專門個案管理師來主動聯繫、追蹤,也提醒兒癌患者在追蹤滿兩年之後,每年還是要定期做一次追蹤。(編輯:林恕暉)114111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