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下一代而戰國會連線 新會期推13大優先法案
(中央社記者林敬殷台北3日電)11位「為下一代而戰國會連線」立委今天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將依照教育、兒少、青年及社會正義4大優先為主軸,在立院新會期推動13項優先法案,讓優質議題法案進入立院實質審查,並儘速三讀通過,為下一代送上希望,為下一代而戰。
民進黨立委范雲今天與同黨立委伍麗華、吳思瑤、沈伯洋、林月琴、林宜瑾、張雅琳、郭昱晴、陳秀寳、陳培瑜及羅美玲在立法院舉行「為下一代而戰國會連線11-4(第11屆第4會期)優先法案」記者會。
13項優先法案,包括以教育優先的教育人員任用條例、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人工智慧基本法、原住民族學校法,以青年優先的青年基本法,以兒少優先的兒童托育服務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刑法第80條,以社會正義優先的原住民保留地權利回復及開發管理利用條例、內政部新住民發展署組織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社會救助法,以及立委赴中法案。
林宜瑾表示,人工智慧基本法表面上已完成委員會程序,但實際上連法案名稱、主管機關,甚至人工智慧定義等立法基礎都尚未完備,她期待朝野能就事論事,充分尊重行政機關專業判斷,共同促成人工智慧基本法有品質的三讀。
陳秀寳則說,她在本屆第1會期就提出的學校飲食法,因受藍白聯手修正的財劃法的影響,教育部預算部分挪出到地方政府,長期仰賴中央補助的學校飲食相關事項未來經費使用將如何劃分,希望教育部與地方政府協調後提出院版條文。
伍麗華提到原住民保留地管理利用條例時表示,現在原住民保留地借名登記、高額抵押貸款種種亂象,許多原保地早已流入非原民手中,造成不少開發爭議,未來甚至可能形成國安危機。
羅美玲說,身為來自馬來西亞的新住民,能在台灣投入公共服務多年並擔任不分區立委實屬不易,她今年提出內政部新住民發展署組織法草案,盼能落實專責機關的設置,中央也應加速「新住民發展署」設立的前置作業,以利整合資源,以強化語言通譯、新住民福利與權益保護的推動。
陳培瑜及郭昱晴都提及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解決偏鄉學校在資源、師資缺乏以及非山非市不受重視的問題。陳培瑜說,過去因為metoo事件修訂性平三法,其中也有修定教師解聘、停聘、不續聘等規範,為避免有關法規發生扞格,也希望這個會期能有機會修定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等規範。
林月琴說,愷愷案等虐童事件政府必須以制度預防,她將推動兒童托育服務法,補齊2歲以下規範,強化專業與分工,優先照顧偏鄉與弱勢,確保兒童安全、家長安心,並啟動兒少權法的整體檢討,將台灣兒少權益的基本大法納入數位、環境權,回應新時代的需求。
張雅琳表示,兒少權法自100年大修後,僅有零星調整,如今有機會啟動大幅修法,修法目的就是要讓兒少成為真正的利害關係人,賦予「表意權」與「參與權」。
范雲指出,如同兒少權法,社會救助法也許久未大幅修正,長期制度性問題,使需要救助的人口常無法獲得應有幫助,刑法第80條則是為保護未成年兒少,讓性侵犯罪追訴期從受害者成年開始起算。(編輯:翟思嘉)114100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