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迴藝術季作品Hamaleng解說風化 民眾反映有看沒懂
2025/11/12 11:44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12日電)台東文化處今年6月在大鳥遊憩區的作品Hamaleng,因位於海邊,解說文字遭海風吹襲已模糊,遊客看不出作品意涵,縣議員批「有看沒懂」,台東縣政府文化處允諾改善。
台東縣政府文化處今年辦理的南迴藝術季僅有2件作品,分別是大武鄉大鳥遊憩區海邊的Hamaleng,以及金峰鄉正興村入口的「成為山的形狀」。
國民黨縣議員翁麗吟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有關Hamaleng遠看是一個「大白球」,也有人形容是「大石頭」,矗立在海邊很顯眼,也很漂亮,但許多民眾與遊客反映,解說牌文字已經模糊,看不清這件藝術品內涵,只能說「有看沒有懂」、「大石頭」。
翁麗吟說,藝術家的思維與民眾不同,若缺乏清楚解說,將大大降低遊客造訪意願與對作品的理解。
台東縣政府文化處長李吉崇回應表示,這作品是由外籍藝術家與部落創作,內部含有衝浪板等廢棄物,有人類包容形形色色垃圾的意味;另種意象則是排灣族神話百步蛇成為老鷹,他承諾將再研擬方式,讓參觀民眾能夠理解作品含義。
根據南迴藝術季官網,這件作品名為Hamaleng,靈感來自排灣族神話中的百步蛇與老鷹的變形傳說,作品名稱Hamaleng即源自排灣語中「德高望重的長者」之意,象徵知識與護念,也暗喻從百步蛇轉化為老鷹的神話守護者,靜靜盤旋於天際。
根據部落長者口述,百步蛇在「希古之年」後會將身體蜷縮成一個圓滿姿態,如同一輪彎月,象徵智慧與包容;之後,它會潛入山林之中,蛻變為老鷹,飛入天際,化為永恆守護者,守望部落與後代。(編輯:陳仁華)114111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