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前總統波索納洛遭重判 政壇掀赦免攻防

(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15日專電)巴西最高法院11日做出歷史性判決,前總統波索納洛「政變未遂」、「組織犯罪」等罪名成立,判刑27年3個月,震撼巴西政壇;波索納洛所屬的自由黨與中間派政黨醞釀在國會推動赦免法案,政府則重申反對赦免立場。
巴西媒體報導,判決公布後,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所屬的自由黨(PL)與部分中間派政黨在國會推動赦免法案,提出兩種版本,包括:全面赦免、恢復波索納洛的政治權利,讓他能參選2026年總統;以及有限赦免,僅減輕刑罰,維持政治禁令。
眾議院議長莫塔(Hugo Motta)成為關鍵人物。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今天與莫塔會晤,重申政府反對赦免立場,認為此舉將削弱司法獨立,危及民主制度。
波索納洛的定罪也引發美國政府激烈回應。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指控巴西最高法院迫害波索納洛,並表示美國將在未來幾天宣布報復措施。
波索納洛的政治盟友、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更將此案與自身司法困境相比,稱波索納洛是「好人」,判決「可怕」。白宮發言人甚至暗示,美國可能動用軍事手段「保護全球言論自由」。
早在7月,川普政府已宣布對巴西進口商品加徵50%關稅,理由之一即為「政治迫害波索納洛」。美方的言論與行動引發巴西外交部強烈譴責,重申三權分立制度的穩固,並警告外國勢力勿干預司法。
根據巴西民調機構Datafolha調查,54%民眾反對赦免波索納洛,僅39%表示支持。此結果導致原本計劃前往巴西利亞推動赦免的聖保羅州長福瑞塔斯(Tarcísio de Freitas)臨時取消行程。
魯拉政府則加速推動社會電費補助與稅務改革,試圖穩固民意並為2026年選舉鋪路。據估算,超過1億人將受惠於電費折扣與免稅政策,成為政府爭取支持的重要籌碼。
這場政治與外交風暴不僅關乎波索納洛個人命運,更是對巴西民主制度的一次深刻壓力測試。國會是否會屈服於政治壓力,以及美國是否干預他國司法,這些問題考驗巴西的制度韌性與國家自主性。(編輯:陳慧萍)11409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