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屢創高泡沫疑慮再起 市場估值疑慮轉向非科技股
(中央社紐約16日綜合外電報導)彭博報導,近周來,美股標準普爾500指數一再創新高,市場憂心恐有泡沫化之虞,日益膨脹的估值最常被點名是一大隱憂。
批評人士指出,標普500指數今年漲勢大多來自科技股,僅5檔超大市值科技股便貢獻該指數今年以來漲幅12%的一半。但細觀科技巨頭的獲利成長則大多足以支撐其攀升的估值,甚至超過其股價漲幅。
根據美國投顧公司「海港研究夥伴」(Seaport Research Partners)的說法,真正看起來偏貴的反而是的其他股票。
根據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彙編的資料,剔除科技股的標普500成分股指數,過去1年漲幅13%,但同期獲利成長僅有6.4%。
標普500資訊科技股指數則是大漲27%,與同期獲利成長26.9%相比,漲幅顯得更加收斂。
在大型科技股繳出亮麗的財報後,市場的疑慮開始轉向其他產業。以化工與礦業公司為主的原物料股今年股價漲幅9%,獲利卻下滑13%。其中陶氏公司(Dow Inc.)本益比高達914倍,是標普500成分股中最昂貴的股票。
海港研究夥伴董事總經理兼首席證券策略師高勒布(Jonathan Golub)接受電訪時說:「投機在哪裡?不是在科技股,而是在非科技股。」
知名投資策略師鮑辛(Jim Paulsen)指出,從本益比來看,科技股以外的標普500指數成分股顯得有點泡沫化。
鮑辛指出:「這波多頭市場的獲利主力幾乎都是資訊產業的公司。或許有人會說這些新時代公司不值得現在這麼高的估值,但它們之所以在這波多頭中估值越來越高,部分正是因為其強大的基本面表現。」
不過,市場對於整體的估值,特別是科技股估值的疑慮逐漸升高。金融研究機構奈德戴維斯研究(Ned Davis Research)美國首席策略師克利索(Ed Clissold)指出,自2022年熊市低點以來,標普500指數累計漲幅達83%,但獲利只成長了16%。
克利索11日在報告中寫道:「難怪估值會攀升。」
不過,他也強調,估值偏高並非只限於科技股。即使排除超大市值股,「一般的股票依然昂貴,甚至連最便宜的股票也都算貴」。(編譯:劉淑琴)11409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