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學者:中國欲改變現狀 日美台須增嚇阻與元首外交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楊明珠東京18日專電)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松田康博今天表示,中國展現強烈的改變現狀意圖,甚至不排除動用武力,且隨著實力快速增長,台海情勢日益嚴峻。他強調,台美日應強化防衛與嚇阻,同時透過元首外交,直接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傳達武力改變現狀的高風險。
駐日本代表處與「每日新聞社」所屬亞洲調查會下午合辦論壇,邀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榮譽教授翁明賢、笹川平和財團資深研究員高見澤將林、神田外語大學教授阪田恭代、同志社大學研究所教授三牧聖子及松田康博,就東亞局勢發表看法。
松田康博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中國確實展現強烈的改變現狀意圖,甚至可能動用武力,或至少將武力作為背景來施壓。
他指出,僅有意圖本身或許不足以構成威脅,但問題在於中國實力正快速增強,而且有加速趨勢。特別在東海、台海、南海,中國既有改變現狀的意圖,也逐漸具備相應能力,讓情勢更加複雜。
松田康博說,其次是中國的決策作風,與中國前國家主席胡錦濤時期相比,習近平政權陷入權力高度集中的陷阱。當議題正好在他的關注範圍時,決策尚能順暢;但若不在其關注範圍內,容易出現延誤與失誤。例如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或香港問題的處理,都因過度集中、缺乏橫向溝通而導致訊息不正確,最終可能在重大議題上出現嚴重錯誤。
松田康博提出兩項建議,首先是台灣、日本、美國等夥伴應加強自身防衛與嚇阻能力。與此同時,要透過元首外交,尤其是日本與美國,直接向習近平傳遞維持現狀的好處,以及武力改變現狀帶來的巨大成本與風險。只有各國領袖在面對面交流中,才能有效傳達這些訊息。
松田指出,如今習近平正逐步朝著「即使動用武力,也要解決台灣問題」的方向前進,能做出這樣重大決定的領導者並不多見。
他說,距離中共前領導人毛澤東去世,明年將滿40年;即使在中國共產黨內部,也花了將近40年,才出現一位不聽從任何人意見,而是憑藉個人意志就能決定重大問題的領導者。也就是說,如果平安度過習近平時代,之後短時間內,應該不會立刻再度出現同樣情況。
松田表示,現在需要思考的是,未來大約10年的中期時間框架,必須以此為目標,確實建立起有效嚇阻力,使習近平不會做出錯誤判斷,這是最重要的。
松田也提出對俄烏戰爭的觀察。他表示,如果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成功達成戰略目標,併吞烏克蘭,其他獨裁者可能效仿。因此,國際社會必須合作,防止俄羅斯成功,這是當前非常重要的目標。
談到翁明賢提出「區域聯防」構想,松田表示,日本學者曾指出,過去的小規模多邊安全合作架構大多依賴美國的存在;若美國退居二線,日本或可發揮更多主導力量。但實際上,讓台灣正式加入目前仍有困難,應從可行的部分開始做起,例如加強雙方溝通、分享經驗與知識,從比較實際、可操作的領域展開合作。
他表示,舉例來說,即使沒有美國參與,日本也能和韓國、菲律賓等國建立合作,使周邊局勢更加穩定,並讓嚇阻力發揮更大效用,這是完全可行的。台灣也有許多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
松田說,換言之,不應該一味追求在防衛領域直接與日本合作,或認為沒有這種合作就什麼都做不了,而應該先把能做的事情全部做完,這才是重要的。(編輯:陳妍君)11409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