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川習會料促成休戰非協議 為川普訪中鋪路
(中央社倫敦29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明天將在南韓會談,這將是今年最重要的政治會談,兩人自2019年以來未曾同桌對談,市場一片樂觀。不過英國新聞週刊經濟學人(Economist)指出,外界普遍認為,屆時若有任何協議出爐,極可能只是休戰,而非全面協議,這些協議可能為川普明年初訪中鋪路。
川普近日表示:「我非常尊重習主席,我相信他非常喜歡我,也很尊重我。」這位美國領導人押注個人魅力,希望在這次會談取得突破。
過去一個月對這兩個超級大國來說並不輕鬆。10月9日,中國對稀土出口祭出全面新管制,這些元素對消費電子產品到軍事裝備的製造皆不可或缺。作為回應,川普威脅自11月1日起,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0%額外關稅。除此之外,還有企業列入黑名單、港口費用之爭與大豆糾紛。這項會談之所以能順利舉行,正是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上週末在馬來西亞協商的成果。
本輪談判分為三個困難層級。首先,最容易處理的是關稅問題。這項議題最有可能取得進展。中美雙方關稅已壓縮雙邊貿易,9月中國對美出口較去年同期大減27%。貝森特指出,額外100%關稅的威脅「實際上」已擱置。原定11月10日實施的一批新關稅也可能延後。而用來懲罰中國企業涉及芬太尼(fentanyl)貿易、原訂徵收的另一道20%關稅,甚至有望取消,川普7月曾稱中國已在遏制該藥物流動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即使做出這些讓步,根據澳洲澳盛銀行(ANZ)經濟學家邢兆鵬分析,中國商品的實際關稅仍將維持在20%至30%之間。
作為某些關稅減免的交換,中國極可能承諾大舉採購美國大豆。中國近年已轉向巴西作為主要供應國。去年,大豆是美國對中國出口的最大宗單一商品,為向來支持川普的美國中西部農民帶來約126億美元收益。但今年,中國迴避採購美國大豆。如今願意進口,對習近平來說算是低成本讓步,畢竟等到其他供應來源耗盡,中國年底還是會需要美國大豆。
其他有望達成協議的領域,還包括港口費用。雙方近期互相對對方貨輪加徵額外港口費,此次會談有望互撤。中國也可能為美國版的TikTok順利轉手給美國業者開綠燈。這對習近平來說輕而易舉,容易讓兩位領導人提升國內政治聲望。
談判第二個層級則更困難,涉及對雙邊貿易、智慧財產權與資本流動的新限制。稀土便是這類問題之一。貝森特聲稱,中方將把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延後一年實施,「以利重新評估」。中國官員尚未正式回應;但考量中國對稀土市場的主導地位,全面取消新規幾無可能。
研究公司Plenum的陳龍認為,延後執行此措施,中國預期美方也會同步放寬自身出口管制。長久以來,美國限制向中國銷售先進半導體。不過,若能用稀土換取先進晶片的進口權,對習近平來說不失為重大勝利。
最棘手、第三層級的談判議題,則是地緣政治。川普希望俄羅斯結束對烏克蘭的戰爭,而中國可能有施力空間。習近平則力圖讓川普調整對台立場,也許希望川普明言「反對」台灣獨立。目前美國政策僅為「不支持」獨立。
不過,習近平迄今並無打算勸普丁(Vladimir Putin)追求和平的跡象。川普團隊則強調,美國不會為了貿易協議改變對台政策。由於川普行事不可預測,對處於不確定中的亞洲盟友來說,這恐怕難以安心。
若本次協議聚焦於最容易妥協的部分,可能為川普明年初訪中鋪路,屆時部分棘手議題才有望被討論。就算僅是短暫歇火,雙方也未必吃虧。中國可趁機培訓人力以落實新稀土規範,而美國則可準備針對反擊中國的其他措施,例如限制飛機零件或晶片設計先進軟體流向中國。
過去經驗顯示,這兩個互不信任的超級大國即使談成協議,往往難以持久。今年已有多個暫時休戰破裂。雙方上一次達成的大型協議,是2020年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近期,美國貿易代表署已宣布對中國「疑似未履行」該協議啟動調查。這一切都讓各界對美中涵蓋最棘手議題的新協議不敢樂觀。(編譯:陳政一)1141029
- 2025/10/29 18:51
- 2025/10/29 17:45
- 2025/10/29 17:19
- 經濟學人:川習會料促成休戰非協議 為川普訪中鋪路2025/10/29 17:09
- 2025/10/29 16:52
- 2025/10/29 16:4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