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德明鏡周刊:川習會5啟示 歐洲應凝聚自身利益共識

2025/10/30 20:58(10/30 21:4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美國總統川普(左)30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會面。(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左)30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會面。(路透社)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30日專電)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在韓國釜山會談引全球關注,德媒分析指出,美中會談雖暫緩貿易衝突,但不改變雙方對抗情勢,下一輪隨時可能再開打,歐洲唯有在自身利益基礎上凝聚共識,才能在美中競逐中維持戰略自主。

美中貿易戰牽動全球政經,今年4月白宮公布對等關稅措施以來,美中兩強已經歷5輪談判,今天川普(Donald Trump)和習近平在韓國釜山的會談更吸引全球媒體關注,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在川習會結束後,第一時間解析兩大強權峰會帶來的5點啟示:

ㄧ、川普口中的「巨大成功」只是延續現狀

川普在會後稱,會談若在「0到10分中可以打12分」,並宣布多項協議成果。據川普說法,美中會合作打擊芬太尼,美方將對中國加徵的關稅降低10%;北京則承諾購買大量美國黃豆並赴美投資,同時在未來一年內暫緩稀土出口管制,雙方並同意明年互訪。

「投資與採購是否真會落實?稀土出口如何放寬?」明鏡指出,宣示多屬象徵性成果,目前無公布具體細節且缺乏約束力。會前受矚的TikTok交易案也未被提及,台灣議題更是避而不談。

分析認為,釜山會談顯示雙方仍願保持溝通,美中貿易對抗暫時降溫,但距離關係重塑仍然遙遠,談不上真正的突破。

二、華府對中強硬派中最溫和是川普

明鏡指出,川普2.0的外交決策愈發個人化,傾向依自身判斷推動中國政策,而非遵循政府內部共識。

美國政治圈幾乎已形成對中強硬共識,從共和黨到部分民主黨人士皆視中國為主要戰略對手。然而,川普繞過幕僚與建制派的意見,稱自己是「政府內最了解中國的人」,在美中會談後在返國專機上強調自己曾五度與習近平會面,將此視為個人外交戰績。

相較之下,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在台灣與印太議題上態度則更加強硬,川普在第一任期開啟美中貿易戰,如今卻可能成為華府內對中最具靈活性的決策者。

三、習近平更公開展現經濟強勢

習近平在釜山會談展現前所未見的自信,也不再掩飾以經濟作為外交槓桿。過去無論與日本爆發釣魚台爭端,或2021年立陶宛允許台灣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時,中國皆否認官方以出口禁運或貨物封鎖進行報復;如今已明確將稀土出口控制作為地緣政治工具。

分析形容,北京當局對稀土出口的操作與華府藉美元體系施壓的手法並無二致。這是習近平主導的新強勢外交,拒絕再以「世界第二」自居,要求外界正視中國作為與美國並列的超級強權。

根據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對習近平自2013年以來1萬4000篇演講與發言的分析,他在近年的談話中更常使用「強國」、「治理」、「防衛」等詞彙,而「理解」、「討論」等語彙明顯減少。

明鏡認為,表面上習近平在釜山給足川普面子,實則任何讓步都未觸及中國核心利益。在科技半導體與台灣議題上依舊維持底線,僅調整節奏,並未改變實質立場。

四、歐洲應走出美中對抗陰影

川普第一任期開啟對中國強硬立場,深刻影響歐洲對華方針,當時多數歐盟國家跟進美國,陸續限制中國電信商華為(HUAWEI)的市場准入,並加強防範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

然而,川普在第二任期出現急轉向。分析引述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指出華府內對中鷹派如今陷入「外交甩尾症候群」,這些官員曾批評前總統拜登(Joe Biden)對中國過於軟弱,如今卻對川普宣稱「美中將在未來長期維持絕佳關係」感到錯愕。

若歐洲再次於對中政策上緊跟美國步伐,就要有隨時遭遇劇烈政策波動的心理準備。明鏡因此認為,歐洲唯有在自身利益基礎上凝聚共識,形成統一且獨立的中國政策,才能在美中競逐中維持戰略自主。

五、自由貿易時代已經結束

釜山會談暫時緩和美中貿易戰的氣氛,但市場反應冷淡,股市並未出現明顯上漲,部分指數甚至小幅回落,顯示投資人對「美中關係回到過去」並不抱期待。

明鏡分析,縱使這場會面降低了短期混亂,全球貿易秩序也不可能回到川普第二任期之前的樣貌。自由市場的時代已經結束,美中經濟競爭正進入「常態化」階段。

分析另強調,中國並未取消稀土出口限制,只是延後一年。川習會談若有任何明確訊號,那就是「美國與中國都認為,將經濟作為權力政治中的槓桿是正當行為」。此次會談或許讓雙方暫時收起貿易戰武器,但這只是「第一回合」結束,下一輪對抗,隨時可能再度開打。(編輯:張芷瑄)114103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