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新令收緊簽證嚴審健康財務 入境移民美國恐更難
(中央社華盛頓11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最新發布的一項指示,可能讓患有特定疾病(如糖尿病或肥胖)或缺乏足夠經濟資源的外國人更難申請美國簽證,無論是短期訪問還是長期居留。
這份上週經由國務院發出的電報,被美聯社取得。內容要求大使館與領事館官員更全面、徹底地審查簽證申請者,以確保他們在入境美國後不會倚賴政府的公共福利。專家表示,在共和黨政府已加強相關規定之際,這項指示可能進一步限縮可入境美國的人數。
這份指示展現了川普政府對「公共負擔」規定的詮釋。根據移民法,只要外國人可能仰賴美國政府資源,如現金及糧食補助,就可被拒絕入境或申請永久居留。
美聯社報導,雖然聯邦法律早已要求申請永久居留或合法身分的人證明自己不會成為負擔,但川普在首個任期內擴大了會讓申請人喪失資格的福利項目,而本次電文中的指引顯示規範範圍進一步擴大。
美國移民政策研究所(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移民政策專案副主任吉列特(Julia Gelatt)表示:「這可能導致移民大幅縮減,川普政府正嘗試回到第一任期時有關公共負擔的政策。」
新指示進一步強化健康規定
自川普一月恢復執政以來,推動一系列全面性的移民政策緊縮,涉及進一步收緊外國人入境與在美合法停留的相關規定。移民政策專家指出,這份最新指引可能減少核發給移民與非移民的簽證數量,並對如年長者與低收入等特定外國人群造成較大影響。
這份電報從國務院總部發送至全球所有美國大使館與領事館。
國務院發言人皮戈特(Tommy Pigott)今天表示:「川普政府將美國人民的利益擺在首位,包括執行相關政策,以確保美國移民體系不會成為美國納稅人的負擔。」
申請入境美國的移民原本就需接受駐外使館核可醫師的健康檢查,包括傳染病(如結核病)篩檢,並需申報過往藥物或酒精使用、心理健康或暴力紀錄,同時必須完成多項疫苗接種。
而這項新指示提出更詳細明確的要求。電文指出,領事官員必須審查簽證申請人年齡、健康、家庭狀況、財務、教育、技能,以及曾否在任何國家領取過公共補助等多項具體細節。此外,電報也要求官員評估申請人的英文能力,可透過英語面談進行。
專家:新指令擴大簽證拒發對象
根據電文,可能讓申請人喪失資格的健康狀況包括慢性疾病、肥胖、高血壓、心血管、代謝與神經系統疾病、憂鬱症、焦慮症,以及需耗費高額醫療費用的心理健康問題。
此外,對於以財務資料來滿足相關公共負擔要求的申請人,指示規定領事官員應調閱其銀行及財務文件、資產證明、活期與定存帳戶、券商帳戶、信託及退休金帳戶等證明。
儘管這些指引主要影響在美國境外或申請簽證續辦人士,但部分專家警告,該政策也可能波及已在美國居住者的家屬,對希望來美探親或團聚者產生影響。
「保護移民家庭」(Protecting Immigrant Families)執行長卡德納(Adriana Cadena)表示,這項政策「極具風險」,對合法移民家庭產生不良影響。
卡德納說:「其涵蓋範圍及不透明性,引發混亂與疑慮,讓符合聯邦法資格的合法移民與身在移民家庭的美國公民卻步,不敢尋求應享的協助及照護。」
熟悉這項新指引的美國官員指出,這項變動僅適用於移民簽證,並不涉及俗稱B-2的非移民簽證,也就是用於短期訪問和醫療治療者。
移民律師海勒(Steven Heller)指出,領事官員在如何解讀這份指引上享有高度裁量權。不過他也認為,這項指引反映了訊息傳遞策略的轉變,從過去傾向給予申請人便利的審查做法,轉為主動從各項情況中尋找拒發理由。
海勒強調:「這份新指引的核心在於『訊息傳達』,他們現在被授權,將『全盤考量』原則作為拒發利器,而非保護申請人的盾牌。」
福斯新聞(Fox News)率先報導這份電報。(編譯:陳政一)114111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