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政治熱情一夕被點燃 港人至今追求民主夢

2019/5/9 13:46(5/9 15:3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9日電)1989年在北京發生的民主運動,最終演變成當局的血腥鎮壓,成為震驚中外的「六四事件」;港人對此至今未忘,仍在傳承和努力追求「槍下亡魂」的民主夢。

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港人勤勞工作,生活目標簡單、少涉政治,因此一直被人覺得是「政治冷感動物」;但30年前的北京學運,卻似乎在一夜間點燃了港人的政治熱情。

回顧這場風暴,北京爆發學運後,香港全城澎湃。當年的5月21日,儘管颱風來襲,卻仍有百萬港人上街,參與聲援北京學運的遊行,人潮堵塞馬路。

就在這次遊行中,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在人群中宣布成立,展開了港人對北京民運的長久支持。

同年5月27日,演藝界在跑馬地馬場舉行「民主歌聲獻中華」,活動以馬拉松方式舉辦了12小時,支聯會一夜籌得港幣1200萬元。

在活動上,藝人盧冠廷為北京學運創作了歌曲「愛自由」、「漆黑不再面對」,夏韶聲也創作了「媽媽我沒有過錯」,他們透過歌聲來聲援正在絕食的學子。

一直被人覺得是「政治冷感動物」的港人,至此完全表達了他們珍惜自由、支持民主的堅決態度,是港人政治情緒的一次大爆發。

但北京學運遭輾壓,當時代表支聯會前往北京支持學生的李卓人也被逮捕,所攜帶捐款被充公。李卓人獲釋返港後,獲得英雄式歡迎。

「六四事件」後,港人因為對前景感到悲觀或恐懼,而出現大規模移民潮。粗略估計,1992年即有6萬6000名港人移民他國,這波移民潮大概持續了5年。

「六四事件」刺激部分港人尋求移民之餘,也激化了香港的民主運動,讓更多人加入民主派陣營,共同追求香港和中國的民主自由。

在這場血腥鎮壓之後,支聯會每年都會舉辦各種活動紀念,其中6月4日舉辦的燭光晚會,每年都有萬人以上參加,是全球參與人數最多的「六四」集會。

支聯會成立之初有5項主張:釋放民運人士、平反「八九」民運、追究屠城責任、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這些主張至今未變。

「六四事件」20週年時,警方公布有6萬多人(大會公布15萬人)出席燭光晚會;今年是30週年,估計人數也不會低。

不過,近幾年來,港人紀念「六四事件」的熱情似乎有所淡化,背後原因既有大陸因素,也有香港內部政治環境的轉變。

就內部因素而言,香港在「占中」運動之後出現一股本土力量,他們把焦點放在追求本土價值上,甚至主張「自決」或「獨立」,認為「中國與他們無關」,不認同支聯會涉及中國的主張。

隨著這股本土力量的崛起,近年一些大專院校的學生會表明不會舉辦及出席「六四」相關活動,且清楚表明對「愛國民主運動」反感。

年輕學生是各種運動薪火相傳的支柱,沒有他們的參與,支聯會及其舉辦的紀念活動難免受影響。事實上,近幾年已有人質疑,支聯會舉辦的紀念活動有「行禮如儀」之感,如果再失去新生力量的參與,恐怕更難持久。

不過,支聯會對此並沒有氣餒,一方面依然堅持原有主張,另一方面繼續與年輕人溝通,共同為香港和中國民主作出努力,以傳承「八九」民運精神,毋忘「槍下亡魂」的民主夢。(編輯:朱建陵)108050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聲援六四 台灣從民族情懷轉向捍衛人權
172.30.1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