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疫情下,如何重新思考世界? 「世界不隨人類生滅」科技藝術主題展將於國美館呈現

發稿時間:2021/10/22 16:11:44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11022 16:11:44)國立臺灣美術館多年來致力於推動臺灣科技藝術領域發展,不僅培養、鼓勵本土藝術家進行相關創作,並同時積極與國外策展人、機構及藝術家合作,辦理多項展覽、活動,期待能透過與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激發而帶動國內科技藝術風氣。今年,我們特別規劃由日籍策展人山峰潤也所策劃的「世界不隨人類生滅」科技藝術大展,將於本月23日隆重開幕。本次邀請到來自國內外共計十四組藝術家,透過不同媒材與美學風格之間的交織連結,共同指向本次展覽的核心—世界不伴人類而生;亦必不伴人類而亡。

本展以「生命消長與自然循環」為題旨,講述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下,許多經濟活動的消停,與政府的政令宣達所致使人類生活產生之偌大轉變。然而,在人心惶惶之際,大自然卻不受此影響逕自生長、茁壯,反而更顯生意盎然。本次展覽分別以「生命與大自然」、「基礎設施」、「系統」、「生命的圓環」四大面向進行作品的展出,期望人類能透過了解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進而體悟到自身的渺小,並重新反思生命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產生新的典範轉移。

國美館館長梁永斐表示,「世界不隨人類生滅」為本年度的重點展覽,本展的理念不僅是人類世的重要議題,更是對於全體人類的一篇警示寓言。展覽集結臺灣新銳與青壯輩藝術家,如徐叡平、莊志維、Y2K、羅智信、旅美藝術家劉肇興等,以及日本、美國、伊拉克、芬蘭、約旦等國外藝術家的傑出之作。作品皆運用了不同美學手法來闡述獨特的創作思維,相信將會帶給觀者不同於以往的視野。

「世界不隨人類生滅」將自2021年10月23日至2022年1月9日於國立臺灣美術館101展覽室展出,本展透過跨領域的對話將多元且深刻的人文關懷呈現給觀眾,且同時引領眾人反思當前困境,以期建構出新的生命循環而迎向共融的未來。本展精彩可期,歡迎各位蒞臨參觀。相關展覽訊息歡迎參考國美館官網:http://www.ntmofa.gov.tw

(廣告)

宮永愛子,〈等待覺醒_-_椅子〉,2017,萘、樹脂、複合媒材,110_x_67.9_x_62.5公分。Mizuma_Art畫廊提供。
宮永愛子,〈等待覺醒_-_椅子〉,2017,萘、樹脂、複合媒材,110_x_67.9_x_62.5公分。Mizuma_Art畫廊提供。


露口啓二,〈下江井〉,2015,噴墨輸出、鋁板裱背,60_x_48_公分。藝術家提供。
露口啓二,〈下江井〉,2015,噴墨輸出、鋁板裱背,60_x_48_公分。藝術家提供。


徐叡平,〈菌母,黃湯-母乳菌〉,2020,不鏽鋼、吹製玻璃、軟管、菌母,24_x_19_x_85_公分。藝術家提供。
徐叡平,〈菌母,黃湯-母乳菌〉,2020,不鏽鋼、吹製玻璃、軟管、菌母,24_x_19_x_85_公分。藝術家提供。


AKI_INOMATA,〈思考演化_1_:_鸚鵡螺(菊石)〉,2016-17,高解析錄像,1分58秒。金山忠司先生收藏。
AKI_INOMATA,〈思考演化_1_:_鸚鵡螺(菊石)〉,2016-17,高解析錄像,1分58秒。金山忠司先生收藏。


莊志維,《感染系列:共棲》,2019,冷陰極燈管、植物、電子裝置、油漆顏色(中國風情),尺寸視場地而定。藝術家提供。
莊志維,《感染系列:共棲》,2019,冷陰極燈管、植物、電子裝置、油漆顏色(中國風情),尺寸視場地而定。藝術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