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老狐狸》電影放映與映後座談—跨界理解的選擇

發稿時間:2024/05/23 14:23:10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523 14:23:10)國立東華大學藝術中心於5月15日晚間舉辦《老狐狸》電影放映會。本片在第60屆金馬獎一共斬獲包含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造型設計以及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共4座獎項。由於本作品電影音樂中,所有的小號皆由東華藝術中心魏廣晧主任進行錄音,也因這特別的緣分,藝術中心邀請蕭雅全導演蒞臨東華大學,於映後與觀眾進行對談。電影放映會也因為當天下午《老狐狸》在台北電影節榮獲多項提名,而增添幾分喜色。

《老狐狸》講述了一個關於階級、關於不平等的故事。蕭雅全導演表示,最初構思劇本時,他不斷思考「何種」視覺可以呈現出不平等的感覺,並注意到「單面鏡」取決光線亮暗之差異的特性,站在亮處的人只能透過鏡子看到自身倒影,不會意識到有人在暗處掌握他的一舉一動,最後完成了「老狐狸」與「小男孩廖界」階級轉換的場景。同樣的巧思也存在於音樂中,無論是〈When I Fall In Love〉或是〈鳥仔〉,在電影中都使角色回到孩童時期、學生時期的回憶裡。導演認為音樂是一種能瞬間使聽者回到「某種時空」的魔法。某種意義上,這也象徵了角色們隨著時間而改變自身階級的歷程。

蕭雅全導演的孩子曾經對他提出過許多難以輕易回答的問題,諸如:何謂公平、何謂正義……對此,導演認為,我們所處的世界多數時候是「灰色」的,即便揭露出問題,也不一定有解決之法。《老狐狸》可以說導演是給年輕一代,也是給甫從東華大學畢業女兒的「小小建議」。

導演希望喚醒逐漸消失的同理心,他認為同理心是「跨界理解的意願」,即便無法消弭差異,也能阻止階級間的差距繼續擴大。這是屬於蕭雅全導演,有些天真、有些浪漫的期許。正如映後座談時,許多來自不局背景的學生與老師們提出不向的關注點,這個社會就是存在著差異,然而透過理解與傾聽,人可以相互靠近,也使自身長出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

當晚的映後座談氣氛熱絡,校長與近乎滿座的全校師生都到場觀影,映後與導演提問互動的討論,一直持續到晚間約十一點才依依不捨的結束,一部精彩又有美感與深度的電影,讓校園裡增添了不少的藝文氣息。

後續【2024春藝季】還有更多活動等大家探索,別忘記隨時關注藝術中心粉絲團,獲取第一手活動消息!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dhuartscenter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rtscenter_ndhu/
Line社群:https://reurl.cc/Xqy7aj
更多照片及活動請參考藝術中心Facebook粉絲專頁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中心

映後座談有許多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與老師提出觀點。
映後座談有許多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與老師提出觀點。


映後與蕭雅全導演的提問互動持續到晚間11點,才依依不捨的結束。
映後與蕭雅全導演的提問互動持續到晚間11點,才依依不捨的結束。

當晚座談氣氛熱絡,徐輝明校長也到場觀影。
當晚座談氣氛熱絡,徐輝明校長也到場觀影。

電影《老狐狸》的小號配樂為藝術中心魏廣晧主任進行錄音。
電影《老狐狸》的小號配樂為藝術中心魏廣晧主任進行錄音。

藝術中心邀請導演蕭雅全於映後與觀眾對談。
藝術中心邀請導演蕭雅全於映後與觀眾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