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悲劇之後,心靈如何自癒: 「張老師」陪你一起走過修復之路

發稿時間:2025/05/21 14:20:55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521 14:20:55)近日三峽發生重大車禍事故,造成孩童的身亡與高度的社會關注,當下目睹車禍事故的民眾以及學童,內心都可能會留下陰影。身體上的傷害可以被發現,並且即時的救治,但是心理的創傷可能會無聲的潛藏在內心深處,會對個體造成長期的影響。事件發生不只讓人們感到悲痛,也提醒著我們:在意外發生後,心理健康的照顧不容忽視。

目擊者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對於親眼目睹車禍現場的學童與大人,都有可能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症狀,例如:夜間的夢魘、無預警的驚嚇反應、情緒低落、逃避談論事件等等。特別是學童,在心智發展尚未成熟的階段,可能會無法表達自己的恐懼以及情緒,導致內心壓力,進而影響學習、社交,甚至是日常生活。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四大核心症狀

1.重新經驗
指創傷經驗不斷以各種形式侵入日常生活,例如:
閃回:彷彿再次經歷創傷當下的情境。
噩夢:反覆夢見創傷相關內容。
侵入性回憶:無法控制地想到事件,包括畫面、聲音、感覺。
強烈的情緒反應:對於類似的聲音、場警或是話題有強烈的情緒與生理反應(例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2.逃避
刻意迴避與創傷相關的記憶、情境、人物、地點。
避免談論事件。
避免與事件有關的地點或人。
不願接觸媒體報導。
3.負面情緒與認知改變
創傷事件發生後出現負面的情緒狀況或是對自我以及世界的看法改變。
持續性的悲傷、恐懼、羞愧、憤怒。
對生活喪失興趣。
覺得世界不再安全、自己無價值或是有罪惡。
記憶空白。
與他人疏離、無法建立連結。
4.過度警覺與反應亢進
指身體長期處於「備戰」狀態:
易怒、暴躁。
過度警覺、容易受到驚嚇。
專注力變差、睡眠困難。

家長與師長應該如何因應?

1.傾聽與陪伴
孩子可能會重複提起事件或是表現出恐懼的行為,師長以及家長應以接納的態度傾聽與陪伴,避免急著糾正孩子的情緒反應。
2.維持穩定的生活節奏
災後的穩定感有助於安全感的恢復。維持作息、上課、活動的正常進行,可以協助孩子重新建立秩序與信任感。
3.避免過度暴露於社群媒體之中
持續播報新聞畫面可能會加深孩子的恐懼,建議家長篩選資訊,並免二次創傷。
4.尋求專業協助
可以尋求專業心理師的協助,或是相關的輔導資源。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一年三次的免費諮商,或是可以撥打「張老師」1980專線。

不要忽視自己的情緒

除了孩子之外,許多家長或是社區民眾也可能會受到影響。有些人會感到內疚「如果當時…就好了」、也有的人會陷入長時間的恐慌與悲傷。若有上述的狀況,請尋求專業資源的協助,心理健康並非「撐過去就好了」,而是需要面對與處理的。

「張老師」1980專線全年無休,當您在生活中遇到困擾時,歡迎撥打1980張老師輔導專線,或上「張老師」基金會官網(https://reurl.cc/OGoaKy)進入網路輔導的聊天室,利用文字的方式與專業輔導人員進行即時溝通及諮詢。張老師陪伴您一起面對與您同在。

悲劇之後,心靈如何自癒:「張老師」陪你一起走過修復之路
悲劇之後,心靈如何自癒:「張老師」陪你一起走過修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