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水署蔡昇甫署長蒞臨花蓮縣紅葉圳及瑞西圳灌溉工程竣工典禮 嘉勉基層同仁提供優質灌溉服務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701 14:18:49)農業部農田水利署(下稱農水署)蔡昇甫署長於今(1)日蒞臨花蓮縣紅葉圳管路新建暨瑞西圳灌溉系統強化竣工典禮。蔡署長表示,位處萬榮鄉的紅葉村,過去因地勢限制與灌溉設施不足,導致「看得到水卻用不到水」的困境,當地農業發展因而受限。而隔壁瑞穗鄉瑞祥村的瑞西圳因設施老舊損壞,輸水效能不佳,農水署花蓮管理處為解決這兩個地方的灌溉用水問題,2年前開始進行規劃、工程設計,第一期工程於113年3月發包,並已於114年4月完工,今日的竣工典禮吸引了眾多農民前來參加,當地農民均非常肯定與感謝。
整合紅葉村在地民意,克服用地取得、地勢問題,解決世紀灌溉難題
農水署說明,紅葉村位於瑞西圳灌溉水源上游,長期以來缺乏灌溉設施,早年瑞穗噴灌區開發時,也曾設置紅葉圳作為補助輸水設施,然而,由於水租制度未能於部落順利推動,導致後續缺乏管理維護,紅葉圳無法發揮其功能,因此長年來飽受灌溉困難之苦。花蓮管理處藉由實地走訪及辦理地方說明會等方式,配合地方建議與部落實際需求辦理工程設計,並取得工程用地,工程部分,採用管路系統而非傳統明渠工法,佈設紅葉村專用管路,不僅克服地形問題將水資源送至紅葉村,提供在地約57.22公頃農田灌溉用水,亦有效減少水資源耗損與維修頻率,提升灌溉系統的穩定性。
五十年水脈革新,瑞西圳灌溉系統大幅提升輸水效能
農水署表示,瑞西圳主要提供瑞穗噴灌區灌溉用水,該區的基礎建設歷史可溯及民國六十二年四月動工,並於六十三年十二月底竣工,至今原有管路使用已逾五十年,管體超過使用年限,部分管段滲漏嚴重,近年來,瑞穗地區頻繁出現輸水管路爆裂、接頭滲漏等問題。此次透過系統性改善,更新輸水管線計1,051公尺,大幅降低水量流失,預估每年增加可用水量高達940萬噸,不僅大幅提升水資源使用效率,也有效減輕下游水源調度壓力。此外,整體工程完工後,瑞穗噴灌區預期可由現有灌溉面積356公頃提升至505公頃,增加耕作面積約42%,促進在地農業發展。
農田迎來穩定水源與豐收新希望,署長勉勵同仁共抗極端氣候挑戰
農水署蔡昇甫署長表示,藉由短、中、長期系統性灌溉改善方案,並透過系統化的調蓄與分配設計,可確保農民於各作物生長時期皆能獲得充足且穩定的灌溉水源,進一步降低極端氣候對農業生產造成之衝擊,提升灌溉安全與農業韌性,並勉勵基層同仁,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候挑戰,農田水利建設與灌溉服務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升農田水利設施的韌性,持續提供農民良好的灌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