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更多訊息

支付型態的轉型:第三方支付服務

發稿時間:2025/07/18 15:22:16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718 15:22:16)

圖一:第三方支付示意圖。
圖一:第三方支付示意圖。

近年來科技日趨發達,臺灣人民消費習慣也隨之改變,支付方式從原先單純貨幣交易逐漸轉為多元化支付,其中,第三方支付服務更是在這一波轉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第三方支付係在交易過程中,由買家先交付貨款給第三方支付服務業者,而該筆貨款將由第三方支付服務業者暫時保管,待買家確認收到貨品以後,再由第三方支付服務業者將貨款交付給賣家,藉由第三方支付服務業者居中於買家及賣家之間進行交易收付作業,以提高交易安全性。

目前第三方支付服務在臺灣民眾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例如許多民眾網購時常用的綠界EC Pay、藍新支付、紅陽支付、蝦皮,或是外送平臺Foodpanda、Uber Eats等,都有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務。這也顯示了第三方支付服務已成為現今臺灣社會交易的主要支付工具之一,在數位發展部113年數位近用調查報告顯示,有高達48.9%的人於抽樣調查時近三個月使用行動支付,而其中幾家第三方支付服務業者,如連加網路(LINE Pay)、藍新科技、綠界科技(EC Pay)、富胖達公司(Foodpanda)等業者,也於今(2025)年初正式向金管會申請電子支付執照,連加網路於7月17日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許可經營電子支付業務,正式成為電子支付業者,其餘幾家第三方支付服務業者也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成為電子支付業者。電子支付業務涉及金流的儲值與移轉,與第三方支付業務僅能提供代理有別,對於資訊安全、金流限制、交易安全等有更加嚴格的要求,更能保障民眾權益。

圖二:多元化支付工具示意圖。
圖二:多元化支付工具示意圖。

隨著第三方支付服務的使用率增加,消費爭議也隨之浮現,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長期關注第三方支付服務相關議題,協助政府查核第三方支付服務業者定型化契約,並依據執行經驗,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務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相關修法建言。資策會科法所副研究員葉庭瑋在查核過程中發現,法規雖有保障消費者權益的相關規定,但實務操作上仍有精進空間,如契約修正時可提供消費者更加便利的意見表達、通知管道,而部分業者也在查核過程中,反映現行法規仍與實務有些許差異,可調整相關規定,以有效保障消費者權益。資策會科法所將持續協助主管機關修正相關規範,落實消費者保護,並促進第三方支付服務產業發展。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官方網站